正文

社交称呼礼仪(1)

每天学点礼仪学 作者:韩红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社交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的纽带和桥梁,显得更加重要。有礼则雅,符合礼仪的社交活动才是美丽的。生活中,人人离不开交际,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交礼仪决定成败。

社交称呼礼仪

对朋友、熟人的称呼,要做到亲切、友好,不失为敬意。一般有以下几种称呼的方式。

1.用敬称来称呼

通常使用的词语有“您”、“您老”、“您老人家”、“君”、“公”等。称呼长辈时,应用“您”字或“您老”、“您老人家”等。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人士进行称呼时,可在其姓氏后加“公”或“老”。如“王公”、“巴老”。

对有身份者和年长者,也可以“先生”相称,在“先生”前加上被称呼者的姓氏。如“李先生”、“季先生”等。对文艺界、教育界的人士,以及有成就者、有身份的人,都可称其为“老师”,将“老师”一词加在其姓氏后,如“李老师”、“张老师”等。

2.用亲近的称呼

对邻居、年长者、至交,有时可以用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来称谓。如“大爷”、“大娘”、“叔叔”、“阿姨”。在这类称呼前也可加上姓氏,如“王大爷”、“李大姐”等。

3.用姓名的称呼

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平辈之间、熟人之间,可以直接用姓名来称呼对方。如“李晓萍”、“王颖”等。但要注意,这类直呼姓名的称呼只能用在长辈对晚辈或平辈之间,而晚辈是不能对长辈直呼其名的。

在这种称呼方式中,为了表示亲切,也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氏前分别加上“老”字或“大”、“小”字,而不呼其名。如对年长者,可称其“老李”;对同辈,可称其“大刘”;对年幼者,可称其“小杨”,等等。

对同性的朋友、熟人,如果关系极为密切,可以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如“志鹏”、“玉华”等。而对异性,则一般不能这样称呼,要直接称呼其姓名,如“张志鹏”、“王玉华”等。如果对异性只呼其名,不称其姓,那就意味着彼此不是家人,就是恋人或配偶。否则,会让人感到失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