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策
壹 为什么热脸会贴个冷屁股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深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出自《战国策秦策?卫鞅亡魏入秦》
一
这一章是《战国策?秦策》的开卷。秦策的内容很繁杂,估计得写很多话来讲述“策”本身的内容。于是,我就想到一个词,一个很让人兴奋的词——放弃。不是放弃不写,而是挑有意思的来写,语言要尽量幽默些,尽量让历史变得生动,尽量吧。
书归正传。话说战国七雄也不是谁都一直强,谁都一直弱,这就好比是七个音符组成的战国音乐史诗,各国的强弱都是有变化的。
秦国原来很弱小,又处在边陲,属于荒蛮之地,被其他国家称为“西戎”,不但被瞧不起,而且“落后就要挨打”,经常受欺负。后来秦孝公继位,看到别的国家通过变法革新变得富强,于是就下定决心改变积贫积弱的国家现状,贴告示,发邮件,做宣传,广纳贤才,并且许诺:“不论谁,不论哪个国家的友人,只要能帮寡人把国家治理得富强,就可以做高官,得到大量的土地。”估计那时候是没有“原始股”的概念,有的话肯定还得加上“赠送一定数额的原始股”之类的。
时势造英雄。卫国的没落贵族公孙鞅在魏国听说此事后,仔细权衡,觉得魏国这家“公司”发展的潜力不大,而且“业绩”正在呈下降趋势,于是就托人找关系,直接见到秦孝公“面试”。当然,也是历尽一番波折,公孙鞅才得到了孝公的认可,于是,两人相谈甚欢,甚至坊间有“断臂”之类的小道消息流出。秦孝公封公孙鞅为相,赐其商於两地,号为商君。
秦孝公把“公司”的上层以及董事会成员召集起来,准备开个动员大会,为即将到来的改革造势,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以甘龙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理由是祖宗的成法不可变。每次变法几乎都要被这样的理由来阻挡,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利益,变法必然要触动有些人的利益,利益是你可以随便动的吗?秦孝公一看这么多人反对,一时间也有点犹豫,但是商鞅慷慨陈词,诉说世界的格局变化,陈述祖宗之法不会让秦国变强,提出依法治国,还说到了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套用设计师的话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商君这番话说得秦孝公热血沸腾,撸胳膊挽袖子的,“啪”地一拍桌子:“OK,变法!再有反对的,自己去监狱排队打卡,听到没有?”这一声令下不但把商鞅吓了一跳,也把孝公自己吓了一跳。作为领导有时候拍桌子是心虚和不自信的表现,不信你就细品。扯远了,继续说商鞅。
获得了老板的支持,商鞅开始变法,可是你变法,得有个力度吧?什么是力度?就是说话算数,要不然谁听你的啊?于是就有了大家都熟悉的一根木头搬运到某个城门给五十金的典故,那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临时搬运工,并且薪酬也是前后都不见比他特牛的。
现象树立起来了,就一发谁都收拾不了了。商鞅贯彻法令,公正无私,治罪不回避强大的宗族,奖赏不偏私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