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当真要做一件大事。但是目前还不敢明目张胆,因为低调有时候也是一种需要。没人注意未必不是好事,那样就有机会在夹缝里获得生存。于是,吕不韦就去拜见公子异人。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战国的“人质”。一提到“人质”我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赶紧拿多少钱到某某地,否则你就再也见不到某某”这样的残忍场面,弄不好人质还会被撕票。最弱智的广告就是小时候的“黄飞鸿速拿赎金来香港,十三姨在我手上”,随即一个男子把一个很高档的提包一扔,“你们要的东西来了”,三个小子跟饿狼一样,开始狼吞虎咽地吃方便面,然后是画外音“食华丰,路路通”。我差点从凳子上掉下来,敢情十三姨就是方便面的价啊?所以一吃华丰方便面,我就觉得是十三姨用生命换来的,特血腥。这些勾起我很多童年温暖的回忆。扯远了,继续说人质这件事。
在战国,很多国家都是主动派人质到别国的。这里面有很多机巧。强国向弱国派人质,是一种安抚,潜台词就是:你看我们有人在你那儿做人质,我们投鼠忌器,不会轻易动手的。而弱国向强国派人质,则是一种示好,意思就是:我们有人质在你手上,就是跟你们示好了。而实力差不多的国家之间也会互派人质,起到一种牵制和平衡的作用。总之,“人质”是那时候的“政治抵押物”。也许大家就会想了:既然互有人质,那不就打不起来了吗?请注意这里的“政治抵押物”,一旦国家利益需要,牺牲一两人又算得了什么?即便他贵如太子。
此时的公子异人在赵国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庶出的王孙,人质的身份,母亲不得宠,在他爹的儿子里排名中游,种种不利因素都在这一个人身上,而且更惨的是这些都得不到更改,秦国还老打赵国。所以这异人过的日子也就是一般人以上吧。
吕不韦来到公子的住处,看门楣很矮,还有些荒草,很是凄凉。
吕不韦先给了些见面礼,然后跟公子异人说:“我吕不韦虽然没有太多的钱,但是我可让公子的门楣高起来。”
那时候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公子异人苦笑着说:“先生还是先让自己的门楣高起来吧,那样我才沾光也把门楣弄高点,去去晦气。”
吕不韦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公子,慢悠悠地说:“公子啊,您正好说反了,只有您的门楣上去了,我才有机会啊。”
公子异人听出了此番话的弦外之音,当即拉住吕不韦坐下来详谈。
吕不韦随即帮公子分析起来:“目前秦国已有内定的王储,且他的母亲还在宫中。如今公子您内无母亲的照应,自身尚且处在祸福难测的敌国,一旦秦国真把赵国给惹急了,那么公子将会死得很难看。不过……”吕不韦说到这里欲言又止,勾得公子有点心急。我们说话也是这样,好坏的变化就在一个“不过”或者“但是”上。比如,领导说你了,说老王啊,你这同志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过呢,鉴于你的年龄太大了,我们还是决定将这次升职的机会给年轻人。当然了,这也不是我个人的意思,这是组织决定的!你听前面会飘飘欲仙,听到“但是”会失望万分,你想要找个地方说理,其实你并不老,但是一句“组织决定的”就会将你的这种蠢蠢欲动扼杀得无影无踪,你只能欲哭无泪。一句话,三重境界,倒也是一种享受,不过谁也不希望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