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美标准(6)

大转型时代:全球帝国的阵痛1900-1950 作者:(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让我们从衣着打扮转到日常生活上来。正如H.戈登·海斯教授1947年在《哈珀斯》杂志上所指出的那样,富人跟穷人抽同一种香烟,用同一种剃刀刮胡子,使用同一种类的电话、吸尘器、收音机、电视机,家里拥有同一种照明和加热设备,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富人的汽车,跟穷人的汽车差别不大。本质上,它们是同样的引擎,同样的零配件。在20世纪初年,汽车确实分三六九等。高踞顶端的,是诸如劳斯莱斯、奔驰和伊索塔·弗拉斯契尼之类的进口车;拥有一辆这样的车,就是真正有钱的标志。也有像皮尔斯-阿罗、无敌和帕克这样一些美国贵族。接下来,一组接一组逐级递减,直至简单朴素的福特T型车。现如今,除了少数幸存者(比如方头方脑的老式劳斯莱斯),以及少数奇形怪状的车(比如新型英国跑车)之外,阶层分组相对来说基本上没有了。而且,尽管崭新大汽车的拥有者也许有很高的收入,但他也可能只不过是把微薄的收入精打细算得勉强能够支付他所喜爱汽车的价钱。

就自来水和抽水马桶而言,差别的消除进行得要慢很多,但依然很稳定。诚然,对南方山区人一直存在某种侮辱,他们刚刚见到抽水马桶的时候就认定,应该站在里面洗脚;但现如今,美国的城市里和小镇上,只有那些破旧不堪的房子没有自来水、浴缸或淋浴以及抽水马桶,这些便利设施很快就被安装在全国各地的乡村农舍里。

与此同时,仆人阶层几乎消失不见了,尤其是在南方和西部,尽管仆人的工资,就其购买力而言,是1900年的5到10倍,甚至更多(而且,如果仆人在主人家寄宿的话,还有存钱的机会)。他们实际上的消失——这使得绝大部分家庭不得不自己动手,干做饭、清洁和洗涤之类的家务杂活——不仅标志着昔日的移民下层阶级被吸收进了整体的美国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家政服务一直被认为是低三下四的),而且也消除了富人和穷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另一项差别。今天,那些生活环境舒适的父母,他们的女儿更懂得如何做好饭——而他们的儿子也可能得到一些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知识。

富人与穷人之间生活方式上的这种趋同,其原因何在呢?正如我们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看到的那样,原因很多,而且很复杂。有些原因是经济和政治的,比如所得税和工会的压力,有些是政治和社会的,比如公园和运动场的发展。当然,大规模生产的动态逻辑是主要原因;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种类的奢侈品市场几乎消失了,这些奢侈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发现,他们毫无希望跟大规模生产优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竞争。比方说,裁缝、鞋匠、衬衫制作者发动了一场与逆境抗争的生存之战。大规模生产支配着我们;大规模生产只允许有限度的差异。

这种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的普及。1900年,美国达到中学年龄的男孩女孩当中,实际上进入中学念书的不到十分之一;如今这个比例超过了五分之四。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书本知识;它还意味着社区里各种家庭不同生活方式上的社会教育。美国的大学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学生数量也增长了8倍。

这种变化还有一个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让几百万年轻人有机会去国外游历,让那些可教的孺子有机会学习另外的生活方式,让其中有些人——比如空军飞行员——有机会过上他们闻所未闻的高标准生活。我记得,在战争期间我曾去一家破旧的小照相馆拍护照相片,听店主说他的儿子是名飞行员,驾驶飞机飞越南大西洋。我倒是很想知道,两三年之前,这孩子是否梦想过有朝一日自己有机会去巴西和利比里亚,同时享受一名军官的优厚待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