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职业化,从大学开始(1)

职场新物种 作者:徐小平


 

A:

很多北大、清华的学生找工作也很难,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包括我自己在内,就是自己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想法会比较混乱,希望各个方面都想去尝试,高低上下都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清晰标准。

如果这四年可以重来一次,我想大一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放在学习上。到了大二,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工作。到了大三,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试探着走,比如多接触一些业界的人,多找一些兼职、实习。这样,大学生活会更加平衡的,而这种平衡也会很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得到了很大积累,等到大四找工作时成功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徐小平:

你的故事就是在大学四年里如何锻炼出了两种意识:第一是职业意识,第二是市场意识。这两种意识都是可以培养、提炼出来的。你成功的最重要之处,在于通过校园活动以及对职业市场的主动探寻,获得了这两种意识,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

A的基本资料:

2003年,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07年,本科毕业,几经周折后进入一家外资大型建设公司工作。

A: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就比较坚定地选择了商科,最终如愿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业。我在北大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一到大二这两年。刚进北大的时候,因为自己在高中的时候特别乖,一到了大学突然发现这里的平台原来这么大,有如此多的机会吸引着自己。所以我大一就报名参加了很多的社团,学生会也做,团委也做,广播台也做。这样一直忙忙叨叨做到差不多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几乎自己参加的所有社团都已经做到头了,当上了商务会会长以及光华学生会副主席,也搞了很多的活动。这时候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现在回头来看,在大四之前,我对职业生涯几乎完全没有概念。到大四的时候,才开始考虑自己适合做什么、兴趣在哪个方向。从时间上说,这有点太晚了。其实,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来说,不妨尽量看得长远一点,把以后自己找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全部建立起来。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和我的很多同学在内,往往动手很晚。其实很多事动手越早越好,起码大一的时候就要开始思考。大二就有很多选择。有很多能力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来形成。动手太晚,就业时的优势就很有限。

但是,关于进社团与发展人脉的问题,我一直觉得,不要去为了发展人脉而发展人脉。勿庸置疑的是,人脉广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但如果心中总是装着“人脉很重要”、“找工作要靠人脉”的心理,这样去参加协会或活动、去结识别人,其结果往往是认识了很多人,但都不熟,也根本就产生不了任何价值。同时还会让人感觉你这个人很虚,难以跟大家深交。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兴趣,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去跟有相同兴趣的人交往,是既容易又快乐、同时收获会最大的选择。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因为我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这群朋友会产生很多协同效应,他们有了工作机会会介绍给我,而我有了机会也会介绍给他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