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图穷对话录》里写到过一个北大的女生。她到外企应聘,五次面试五次遭到拒绝,可她自己根本不知道原因何在。她屡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大学阶段从未试图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市场意识。她不是一个校园活跃分子,在学校从来没有参加学生会的任何工作。她不喜欢和同学打交道,只知道学习分数高了就好。她也不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文娱活动。而且,她非常讨厌班上其他女生对于时尚和魅力的追求,甚至很鄙视班上那个最时髦、被男生追求人次最多的女同学。其实职业意识、市场意识就是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中被培养起来的,如果什么都不做,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而你的情况就相当不错。不过,你一度找工作时依然屡屡受挫,肯定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某些技巧。简单地说,你是缺乏和对方沟通交流的能力。至于你说就业是否从事大学里学的专业,这也是一个大学生容易有的误区。
从你的案例引申开去,我最想知道的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存在,它的根子究竟出于何处?假如你从进大学起就有就业的目标,四年下来,你是不是一定会成功?假如每一个大学生都知道怎么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那么应届毕业生还会找不到工作吗?
徐氏新物种成长技巧
利用校园活动扩大人脉的诀窍
利用你的大学生身份,与成功人士、成功企业交往,请他们到校园里来搞讲座、当顾问、做咨询。这些家伙,包括俞敏洪和我老人家,在得到大学生邀请的时候,毫无例外都会深感荣耀,更会倾情相助。即使他们因为忙,暂时来不了,但也至少会对你留下深刻印象!
我在《黄金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里讲述的青年乔慧存,他从一个中专生,奋斗进入了中信集团的管理层,然后独立创业,后来被全球最好的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录取。当年他在就读的一系列的“不怎么样”的学校里,就是不断没事找事,无事生“是”,认识了很多成功人士并被他们所欣赏。我的好朋友,瑞尔集团总裁、也同样是沃顿商学院毕业的邹其芳先生,就和我说过,从他初认识乔慧存,就从这个青年身上感受到了其与众不同的气质。乔慧存出国前,邹其芳先生是他第一次面试的考官。
“职业型”专业应受的教育内容
我以在美国非常吃香的牙学院为例,来说明“职业型”专业应受的教育内容。美国牙学院的学生,从他们入学的第一天起,脑子里想的,手上做的,都是为将来自己职业开诊所做准备。所以,他们不仅在牙科专业上合格,他们在开诊所的相关环节:比如商业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市场开拓意识、还有公关意识,都受着充分的培训。同样地,他们也必须了解一些包括office politics在内的企业运作规律。因为假如自己开诊所的话,他就必须学会如何平衡秘书和洁牙师的关系。他也必须懂得如何在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保持对员工有效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