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如果要我概括在本科阶段几次出国的最大收获,我觉得就是看问题的高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我称之为眼界。这些接触可能不仅仅是提高我哪一方面的能力或者技能什么的,更重要的是,会让你反省你之前对于中国和世界的许多看法。
徐小平:
台湾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做演讲时就曾说过,要想跟上世界的潮流,每年都要出一次国。我自己也是这样,现在每次出国到一个地方,都有特别崭新的感悟。
所谓国际意识,如同地球旋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年轻人多出来看看,就知道中国的进步和不足,然后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所在。
我最大的梦想是:选择一个时间,到哈佛大学或哥伦比亚大学,泡上三个月半年的,让自己的日渐老朽的大脑,获得新思想的冲击……
※※※
T的基本资料:
2006年,本科毕业于某著名大学管理专业。
现就职于某外资企业。
T:
本科时我自己出国去做过一些实习或者访问活动,在国外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并不是想说自己去过国外一些地方,就多么了解世界的文化。但是有些观感对我自己来说确实触动挺大的。出去以后,一方面我确实看到很多外国的好的地方,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一些我之前会以为好,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的地方。
有一次暑期时我在欧洲参加交流活动,在那边呆了一个多月,转了六七个国家。在没去之前的印象中,我觉得欧洲人会非常讲秩序,欧洲人的自觉性应该是最强的。当时我们到的第一个国家是奥地利,我对奥地利的第一印象也是这样。莫扎特的故乡美丽极了,那里的人也非常彬彬有礼又热情好客。后来我们又去了比利时。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是他们那里人种最复杂的地方。去的第一天,我们住的宾馆下面就有人被抢了,弄得我们晚上都不敢出门。坐地铁的时候,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一起,给我的感觉几乎像回到了北京。
我因此醒悟到,原来我们觉得中国不如别的国家的地方,其实很有可能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文明是需要一些硬件去辅助的,而不仅仅是从人的主观上就可以去推动的,仅仅靠讲提高素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像这样一些我自己原先深以为然的东西,回来以后就颠覆了。如果我没有走出去的话,我不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所以书上的东西自己一定要亲眼去看,才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