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我记得第一次在美国大学里上他们的讨论课。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看待选举。他们没有限定一个固有的背景或者框架,比如说专门讨论中国的普选机制,或者说只是讨论美国或者中国香港的选举机制,而是让你自由发挥你自己对选举的看法。他们的教授和我们一起来讨论,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类似这样的讨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医学、国际关系等众多国际性和地区性的话题,话题的实际意义和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的积累,让这种讨论不同于传统形式的辩论。通过接触这样的讨论,我才意识到我们在国内好多时候思考问题的范围还非常有局限。
另外,第一次接触到美国大学里的职业指导中心时,我的震动也蛮大的。他们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非常完备,从高中到大学,求学之路同时也是一次全方位的职业教育之旅。和国内的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感觉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生们都会很娴熟地用各种方法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和我们这里的情形实在差别太大了。
我还被选为新加坡大学的交换学生,在那边上了一个学期的课。那个学期一共就四门课,感觉一下子到了天堂。那边英语授课,注重实践,有很多case study。感觉自己基本知识有些欠缺,处于劣势,但数学能力占优势。英语写作方面就感觉和那边的学生有些差距。半年呆下来,英语听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当时整个选拔和面试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体验。
如果要我概括在本科阶段几次出国的最大收获,我觉得就是看问题的高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我称之为眼界。它会让你接触到很多以前你仅仅呆在自己学校里接触不到的东西。这些接触可能不仅仅是提高我哪一方面的能力或者技能什么的,更重要的是,会让你反省你之前对于中国和世界的许多看法。眼界这个东西说起来很抽象,但也很具体。比如说到职场方面,现在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几乎都是把国外的先进东西引进来在中国搞。网络时代,把互联网技术一移植到中国,马上就造就了一批新富豪。还有新东方,这个让我有很多感触的名字,其实就是引进了国外的“教育咨询”的概念。
我的体会是,在大学阶段,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申请大学交换或一些暑期学校等。或者还可以参加一些跨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项目,现在国际合作部这样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我发现现在校园招聘时,有国际交流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有这样的经历,在求职时自然会比较有竞争力。
徐小平语录
留学的价值
留学当然要学知识,要学技术,要拿学位,但留学最要学的,是要把发达国家以语言为基本载体的文化价值观念思维学回来,这样才能改造中国,才能发挥作为留学人员的独特价值。
三点一线
个人特点(你的所长)、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的(学习后的职业目标),犹如射击上的“三点一线”,只要你把这三点想清楚,尤其是把“靶标”即学习目的瞄准好,你就能成为自己人生射击场上的许海峰,摘下自己的人生金牌。这就是人生设计的一个最主要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