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同性婚姻之所以能够首先在美国得到认同,是因为在这里婚姻只是一个世俗的概念,而不涉及宗教。反对同性婚姻的理由几乎都源于《圣经》,但是在这个国家里,没有人会依据《圣经》来解释法律条款,至少在最高法院为理查德和米尔德雷德·拉芬站出来之前没有。在教堂里举办婚礼是一件美妙的事,但是在美国,它并不是合法婚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国家里,合法的手续才是至关重要的,你和你的另一半登记后,还必须到州政府去注册。道德只是你和上帝的事,而必要的法律文件才是你的婚姻在俗世生效的保证。毕竟,在美国只有法院才能判定婚姻的合法性,而不是美国的教堂,也正是在这些法庭上,同性婚姻最终会得到解决。
坦率地说,考虑到婚姻对社会大众的积极的意义,以及大多数完整家庭的婚姻模式,那些社会保守主义者依然极力地反对一切,我觉得这多少有点不正常。我这么说是因为仍然有人对婚姻疑虑重重。不过说真的,正是因为它的约束力,法定结婚是每一个有序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确不相信婚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同样的幸福,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毫无疑问,婚姻可以使社会更加稳定,而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虽然我个人对此并不以为然。
请原谅我在这里插一句。因为接下来我要说的事情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当社会学家说,“婚姻对孩子们很重要”的时候,他们真正的意思是,家庭的稳定重于一切。事实已经证明,孩子们在不安定的环境下无法茁壮地成长--比如说,妈妈或者爸爸的新恋人在家里晃来晃去。婚姻确实可以促进家庭的稳定,但也不尽然。例如,一个未婚的瑞典家庭(法定婚姻已经渐渐地成为过去,但家庭关系依旧相当稳定)的孩子,比一个出生在美国已婚家庭(婚姻依然受到尊敬,但离婚时有出现)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同亲生父母生活一辈子。孩子们需要长久和熟悉,婚姻可以促进家庭的稳定,但它不是保险。未婚夫妇、单亲家庭,甚至祖父母都可以在婚姻之外创造适于儿童成长的平静而稳定的环境。我只是想把这个说清楚,抱歉打断你的阅读了,谢谢。
如果我是一个社会保守人士,也就是说,如果我关心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甚至一夫一妻制,那么我希望尽可能多的同性恋伴侣合法地结婚。我希望每一类的情侣都能够终成眷属。我知道,保守派们担心同性结合可能会破坏和腐蚀婚姻的制度,但也许他们也应该意识到,在这历史的瞬间,正是同性恋夫妇在挽救着婚姻。看清楚吧!在世界的各地,结婚的比率都在下降,人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而即便他们结婚了,也保不齐会在外面弄出个私生子,也许他们对整个婚姻生活产生矛盾甚至敌视(比如我)。我们不再相信婚姻,我们中的许多人对独身习以为常。我们也不再谈婚论嫁,甚至不相信自己还需要它。我们认为好像可以永远地舍弃它。所有这些想法使古老的婚约如寒风中的落叶一样渐渐凋零。
当婚姻逐渐丧失了地位,变得像小脚指和阑尾一样可有可无,即将因为缺乏社会认同而慢慢黯淡之时,同性恋人出现了,他们要求被社会所包容!是的,包容!事实上,他们正在极力为自己争取被认同的权利,而这对社会是非常有益的,尽管很多人(还是比如我)对这种权利只是觉得憋闷和老套,而且无关紧要。
讽刺的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同性恋者一直以一种放荡不羁的方式生活在社会的边缘,而现在又急切地要求融入主流社会。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迫切的心情,即便是在同性恋者中间也一样。电影制作人约翰·沃特说,他总是认为身为一个同性恋者,唯一的好处就是不必去服兵役,也不必结婚。不过,更多的同性夫妇想要充分地融入这个社会,他们希望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纳税,建立自己的小圈子,为国效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已婚公民。那为什么还要将他们拒之门外呢?为什么不让他们骄傲地成为社会的一员,把陈旧的婚姻制度从一群像我一样对婚姻冷漠的、爱理不理的异性恋手中拯救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