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源赖朝又回来了
两万精兵,这是源赖朝新的筹码。
不论这一次是输是赢,总之他赌定了,因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从下总国(今千叶县北部,靠近东京)经陆路,向西南方向进发,经过武藏国(今东京所在地),便可到达相模国(今神奈川县)--那个他曾经输得一败涂地的地方。
队伍一路顺风顺水,途经武藏国时,忽然遇到一个比较意外的人前来投奔。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文提到的三浦义澄的外甥、前不久刚刚带数千人到三浦郡铲平衣笠城的16岁少年--畠山重忠。当时他爹身在京城,一个没看住,这孩子就干出这等惊世骇俗之事,最后连自己的姥爷也没放过,以至于88岁的三浦义明最终死在了自己外孙的手里。
挨了老爹一顿骂,终于搞清楚状况的畠山重忠看到两万源军打自家门前经过,便手举白旗,前来投奔了。
之所以手举白旗,倒不是表示投降。在当年的日本,白旗是源氏的标志,与之相对的,红旗是平氏的标志。所以说你归顺源氏就要举白旗,要是归顺平氏,就得举红旗了。
后来,基于源、平两家不共戴天的世仇,日本便用红、白两色表示对抗。直到今天,日本每年NHK电视台元旦晚会(相当于央视春晚)都举行“红白歌合战”,把参加晚会的歌手分为红、白两队,两队轮流比赛唱歌。我们熟知的很多日本歌手,都是通过“红白歌合战”而一炮走红的,比如90年代的木村拓哉。
举着白旗的畠山重忠来投奔了,这让源赖朝万万没想到。
可让他更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随着大军一路行进,关东武士不断有人前来投奔。这些人中,有源氏老家臣,也有平氏那边倒戈过来的。一路上队伍不断壮大。
一个不合理的现象背后,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因为平氏快完了,大家要赶紧找到另一棵大树。
1180年,对平清盛来说,是悲惨的一年。他的悲惨,不光是因为这一年各地反平声浪此起彼伏,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失去了希望。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老年丧子。
1179年6月,他的女儿盛子因病去世。62岁的平清盛很悲痛,可没等他擦干眼泪,当时的“后白河法皇”(原为天皇,后来退位当了太上皇,再后来出家,就成了法皇,但仍致力于皇权之争)便没收了他女儿生前的领地。而按道理,这领地应由他女儿的孩子继承。
平清盛忍了,他知道法皇对他不满。
一个月后的7月,他的嫡长子平重盛病逝了。这是个更大的打击。这个长子,是平清盛最疼爱的儿子,文治武功都相当了得,且宅心仁厚,本是继承平家大业的第一人选。无奈好人不长命,平重盛去世时年仅42岁。眼泪还没干,长子的领地又被没收了。
法皇,你不要欺人太甚!
悲愤已极的平清盛,一气之下杀入宫中,幽禁了法皇,罢免所有亲法皇的王公大臣,替代以亲平氏者。一夜之间,朝廷成了平氏的朝廷。
然而这些就够了吗?不,不够。重盛,没有什么可以弥补失去你的痛苦。想当年保元之乱(1156年),18岁的你随父出征,战场上,多少次父亲即将不支,是你鼓励父亲不要放弃。平治之乱(1159年),21岁的你鼓励将士们:“现在年号是‘平治’,都城在‘平安’(平安京,即今日京都),我们是‘平氏’,三‘平’合一,定能一举‘平’了敌人!”(“平了敌人”,日语也有这种说法。)那个意气风发的你啊,父亲现在还清楚地记得。
后来,天下太平,你又告诉父亲要善待所有人。当年法皇密谋暗杀父亲,你还劝我不要幽禁那个老秃驴,不要惩罚那些和他勾结的王公贵族。我听了你的劝,结果怎样?如今你尸骨未寒,法皇却要没收你的领地!重盛,你错了,对待那些人,不需要善良!
悲愤的平清盛,要牢牢地抓紧权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
第二年,即1180年,他逼退当时的高仓天皇,强行拥立自己两岁的外孙即位,是为安德天皇。
天皇算什么,我是天皇他姥爷!
可是,这个天皇的姥爷,却早已遭到了太多人的反感。平重盛的死,加剧了他的残暴,也加重了人们的反感,一时间京城里的反平言论也越来越多。
而这是平大人绝不能容忍的。
怎样堵住大家的嘴呢?我不知道平清盛是否曾熟读中国历史,但他采取的行动倒和一位中国前辈如出一辙。
这位前辈大家也都认识,就是西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厉王。人如其名,这位周厉王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在百姓中也招来不少骂名。他为了让人们不敢背地里骂他,就特地派了很多士兵扮成老百姓,专门到大路上偷听,但凡有人说他坏话,一律抓回问罪,时间久了搞得大家走在路上都不敢说话,熟人见面使个眼色就当打招呼了。
而平大人做法的唯一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派的不是士兵,而是“秃童”游击队。
这“秃童”游击队由300名十几岁的少年组成,身穿统一的红色衣服,因头上剃着统一的秃头发型而得名“秃童”,专门在京都城内窃听反平言论。不管你是在马路上,还是自家院里,只要说平大人,或者平氏任何人一个“不”字,马上就有可能冒出个红衣少年,抓着你就走。而且上至一品大员,下至平民百姓,均一视同仁,绝不搞领导干部特殊化。
在“秃童”游击队的辛勤努力下,京都舆论暂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可是平大人仍然开心不起来,因为在他触手不及的地方,形势渐渐失去了控制。
为了反抗平氏专权,1180年5月,以仁王起兵;8月,源赖朝起兵;9月,源义仲(源赖朝堂弟)起兵,平氏家臣倒戈不断……权力虽然抓在手里,可是,怎么好像随时都会失去它?
也许平大人并不清楚,中国那位周厉王的结局,是最后在轰轰烈烈的“国人暴动”中被赶下王位,狼狈地逃出城去,最后客死他乡。
而中国也因此多了句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渊。
两万精兵,这是源赖朝新的筹码。
不论这一次是输是赢,总之他赌定了,因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从下总国(今千叶县北部,靠近东京)经陆路,向西南方向进发,经过武藏国(今东京所在地),便可到达相模国(今神奈川县)--那个他曾经输得一败涂地的地方。
队伍一路顺风顺水,途经武藏国时,忽然遇到一个比较意外的人前来投奔。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文提到的三浦义澄的外甥、前不久刚刚带数千人到三浦郡铲平衣笠城的16岁少年--畠山重忠。当时他爹身在京城,一个没看住,这孩子就干出这等惊世骇俗之事,最后连自己的姥爷也没放过,以至于88岁的三浦义明最终死在了自己外孙的手里。
挨了老爹一顿骂,终于搞清楚状况的畠山重忠看到两万源军打自家门前经过,便手举白旗,前来投奔了。
之所以手举白旗,倒不是表示投降。在当年的日本,白旗是源氏的标志,与之相对的,红旗是平氏的标志。所以说你归顺源氏就要举白旗,要是归顺平氏,就得举红旗了。
后来,基于源、平两家不共戴天的世仇,日本便用红、白两色表示对抗。直到今天,日本每年NHK电视台元旦晚会(相当于央视春晚)都举行“红白歌合战”,把参加晚会的歌手分为红、白两队,两队轮流比赛唱歌。我们熟知的很多日本歌手,都是通过“红白歌合战”而一炮走红的,比如90年代的木村拓哉。
举着白旗的畠山重忠来投奔了,这让源赖朝万万没想到。
可让他更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随着大军一路行进,关东武士不断有人前来投奔。这些人中,有源氏老家臣,也有平氏那边倒戈过来的。一路上队伍不断壮大。
一个不合理的现象背后,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因为平氏快完了,大家要赶紧找到另一棵大树。
1180年,对平清盛来说,是悲惨的一年。他的悲惨,不光是因为这一年各地反平声浪此起彼伏,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失去了希望。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老年丧子。
1179年6月,他的女儿盛子因病去世。62岁的平清盛很悲痛,可没等他擦干眼泪,当时的“后白河法皇”(原为天皇,后来退位当了太上皇,再后来出家,就成了法皇,但仍致力于皇权之争)便没收了他女儿生前的领地。而按道理,这领地应由他女儿的孩子继承。
平清盛忍了,他知道法皇对他不满。
一个月后的7月,他的嫡长子平重盛病逝了。这是个更大的打击。这个长子,是平清盛最疼爱的儿子,文治武功都相当了得,且宅心仁厚,本是继承平家大业的第一人选。无奈好人不长命,平重盛去世时年仅42岁。眼泪还没干,长子的领地又被没收了。
法皇,你不要欺人太甚!
悲愤已极的平清盛,一气之下杀入宫中,幽禁了法皇,罢免所有亲法皇的王公大臣,替代以亲平氏者。一夜之间,朝廷成了平氏的朝廷。
然而这些就够了吗?不,不够。重盛,没有什么可以弥补失去你的痛苦。想当年保元之乱(1156年),18岁的你随父出征,战场上,多少次父亲即将不支,是你鼓励父亲不要放弃。平治之乱(1159年),21岁的你鼓励将士们:“现在年号是‘平治’,都城在‘平安’(平安京,即今日京都),我们是‘平氏’,三‘平’合一,定能一举‘平’了敌人!”(“平了敌人”,日语也有这种说法。)那个意气风发的你啊,父亲现在还清楚地记得。
后来,天下太平,你又告诉父亲要善待所有人。当年法皇密谋暗杀父亲,你还劝我不要幽禁那个老秃驴,不要惩罚那些和他勾结的王公贵族。我听了你的劝,结果怎样?如今你尸骨未寒,法皇却要没收你的领地!重盛,你错了,对待那些人,不需要善良!
悲愤的平清盛,要牢牢地抓紧权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
第二年,即1180年,他逼退当时的高仓天皇,强行拥立自己两岁的外孙即位,是为安德天皇。
天皇算什么,我是天皇他姥爷!
可是,这个天皇的姥爷,却早已遭到了太多人的反感。平重盛的死,加剧了他的残暴,也加重了人们的反感,一时间京城里的反平言论也越来越多。
而这是平大人绝不能容忍的。
怎样堵住大家的嘴呢?我不知道平清盛是否曾熟读中国历史,但他采取的行动倒和一位中国前辈如出一辙。
这位前辈大家也都认识,就是西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厉王。人如其名,这位周厉王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在百姓中也招来不少骂名。他为了让人们不敢背地里骂他,就特地派了很多士兵扮成老百姓,专门到大路上偷听,但凡有人说他坏话,一律抓回问罪,时间久了搞得大家走在路上都不敢说话,熟人见面使个眼色就当打招呼了。
而平大人做法的唯一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派的不是士兵,而是“秃童”游击队。
这“秃童”游击队由300名十几岁的少年组成,身穿统一的红色衣服,因头上剃着统一的秃头发型而得名“秃童”,专门在京都城内窃听反平言论。不管你是在马路上,还是自家院里,只要说平大人,或者平氏任何人一个“不”字,马上就有可能冒出个红衣少年,抓着你就走。而且上至一品大员,下至平民百姓,均一视同仁,绝不搞领导干部特殊化。
在“秃童”游击队的辛勤努力下,京都舆论暂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可是平大人仍然开心不起来,因为在他触手不及的地方,形势渐渐失去了控制。
为了反抗平氏专权,1180年5月,以仁王起兵;8月,源赖朝起兵;9月,源义仲(源赖朝堂弟)起兵,平氏家臣倒戈不断……权力虽然抓在手里,可是,怎么好像随时都会失去它?
也许平大人并不清楚,中国那位周厉王的结局,是最后在轰轰烈烈的“国人暴动”中被赶下王位,狼狈地逃出城去,最后客死他乡。
而中国也因此多了句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