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欣赏的五个要素

欣赏的神奇力量 作者:陶思璇


欣赏有五个要素,一是时间,二是人物,三是精准,四是态度,五是持续性。

欣赏的时间非常重要。时间太早,对方会觉得莫名其妙,因此会怀疑我们的诚意;时间太晚,对方则会感到被忽略。

《一分钟管理》的作者肯·布兰查德说过:“抓住人们刚好做对事的那一瞬间及时给予赞美。当你经常这么做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很称职,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以后他们很可能会不断重复这些行为来赢得你的赞美。”

比如,飞飞一直业绩很差,这次偶然拿到了一个大单,如果我们是管理者,就应该立即予以欣赏,以激发他的工作积极性,说:“你的能力终于显现出来了,我真的很高兴,希望你继续努力!”他就会再接再厉,慢慢地,原本偶然的成绩成了必然。

不过,如果对方正处在紧张焦虑、痛苦忧伤等负面情绪当中时,我们就不要欣赏,否则很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我们不懂体察和同情,甚至嘲讽他的不幸,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人物是欣赏的第二个要点,欣赏某一个人时,一定要首先了解他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教育背景,针对他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肯定,才是有价值的欣赏。

例如,某经理最近在某一流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反响强烈,小吴想表示欣赏,便说:“您真不应该做管理,您应该去当作家,您的文章写得真是好!”经理听了这话,觉得哭笑不得,反问道:“你是说我不是个称职合格的管理者?”

小吴这才觉察自己用词欠妥,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是说您的文章真的写得非常好,比一般的专栏作家写得都要好!只在企业里做管理实在太屈才了!”

小吴就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经理的本职工作是经营管理,写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如果下属想向上司表达欣赏,一定要根据其职业特性,首先肯定他的经营管理能力,其次才是写文章的才华。如果把副业提升到比本职工作更高的位置上去欣赏,就变成了明褒暗贬,反而会影响人际关系。

同时,欣赏他人时,还要了解对方的性格,才能有的放矢。

平平和宣宣性情截然不同。平平不苟言笑,宣宣则言语幽默。如果我们用亲切或是玩笑的语气欣赏平平,他一定会认为这是嘲笑或戏弄。所以,我们和平平沟通时,就必须使用非常正式的语气和措辞。

然而,如果我们用电视新闻般字斟句酌的语言去欣赏宣宣,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宣宣会认为我们话中有话,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结果好意的欣赏被全盘否定。

举个例子,比如平平和宣宣都衣着得体,我们就要严肃地对平平说:“你今天的着装搭配非常到位,而且突出了职业化特点,很好!”但我们欣赏宣宣时,则要用诙谐轻松的语调说:“哟,你今天要去走秀啊?这么时尚,真不愧是咱们这儿的时尚先生,呵呵。”

欣赏需要有清晰准确的表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情达意。即欣赏的精准性。

欣赏是否有效,不在于量而在于质。抓住关键点,针对对方的心理需求,把话说到那些点上,才能让我们的欣赏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希望自己最突出的优势能被他人认可、欣赏、羡慕,甚至是一点点嫉妒。如果我们能够在和对方开始谈话之前,或是开始谈话的前三分钟之内快速捕捉到这些特点,了解到让对方引以为傲的事情,然后在随后的谈话中貌似轻描淡写地谈到这些事件,表达我们的欣赏,对方就会非常乐意和我们继续交流。这就是很多谈话从最初的“五分钟”延长到五小时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捕捉到对方突出的优势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广开渠道,或者平时多留意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甚至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时常温习,每一次的温习不仅让我们能记忆牢固,同时也能够增加我们的欣赏度,让我们的欣赏言由心生,呈现出强大的力量。

欣赏的第四个要素,是欣赏者的态度。

中国有句俗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几乎没有人会对着一个欣赏自己、认可自己的人痛斥,即使对方自己并不看重,即使是表面上要维持威严,甚至要做做样子批评对方不应该净说恭维的话,心里也早已经乐开了花。

但是,此时我们要万分注意,不要让欣赏变成一种献媚,让被欣赏者对我们产生轻视心理,或者因为我们的欣赏说得太轻易、太多,而产生骄傲情绪。我们欣赏他人时,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表达时语气可以轻松,但态度一定要真诚,否则就会变成嘲讽。

同时,当我们举例说明欣赏时还要言简意赅。话说得太多,被欣赏者就会忽略重点,不得要领,结果反而成了一次非常糟糕的沟通。

欣赏的第五个要素,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难完成的--持续性。

当我们在一段时间里以欣赏的心态去看待同事、友人和家人时,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或多或少总会产生一些好奇心,促使我们去体验尝试。但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开始退却,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重新回到原来熟悉的抱怨状态中去,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开始尝试欣赏,却最终功败垂成的根本原因:缺乏持续性。

那么,怎样才能坚持呢?

我们可以把欣赏分为三个阶段,记在本子上,经常翻看,督促自己执行:如第一个阶段偶尔说一句欣赏的话;第二个阶段经常使用欣赏的语言;第三个阶段让欣赏成为一种习惯。

也可以采取一种决裂式的行为,当我们做好改变的心理准备之后,召集同事朋友或家庭成员开个会,在会上认真宣布自己将从现在开始作哪些改变,请大家监督。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有着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保证自己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能够坚持下去,只要持之以恒,就会相当有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