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周年、十周年、二十周年……随着数字增加,对男人来说,就越来越需要某种觉悟,这就是结婚纪念日。
也许太太会说:“十年过得好快哦!”可是,结婚纪念日的可怕,就在于这种单纯的想法是绝对不会结束的。虽然嘴巴说着“十年了啊”,但在她心中,肯定是冷静地评估着丈夫,认真地思考和这个男人结婚,自己到底是不是幸运的。
“求婚的时候他这样说过。”
一提到这种事,女性就会发挥惊人的记忆力。
“我记得他说过十年后要独立,年收入要多十倍,还说一些……不知要买市中心的公寓好,还是郊区的独栋房子好这种大话。现在住的房子还不是跟十年前一样?!”
丈夫也根据感应现象、同化现象,思考着类似的事。他会感触良多地想:
“婚前对我是那么地体贴。”或“怎么胖得像另一个人似的。”
有一次我的朋友感叹道:
“和我结婚的并不是那么肥的女人,我应该是和更苗条的女性结婚的……这样就跟欺诈没两样嘛。”
我则回答:
“我现在还记得……你在结婚时,应该早就预感到太太现在的体型了吧?”
他在结婚典礼上曾对我说过:
“你看到她妈妈了吧,会不会有一天她也变得那么肥呢?”
我看着身材苗条、穿着新娘礼服的新娘,当时还想“怎么可能”,但过了十年之后再来看,朋友的不好预感竟完全命中。
能创造未来的,并非一般人所想的那种意志或努力,而是预感。在十年、二十年后会成为现实的,便是自己预感中的未来。因此要如何拥有好的预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现在的你,就是十年前你所预测的自己
十年后的你,就是现在你所预测的自己。
二十年前,我的头发非常茂密,而现在发线却很凄惨地往后退,额头已扩大到接近头部的三分之二处。“不应该是这样的。”我每次照镜子时都这么想。可是仔细思考,我从高中时代起,就被“万一秃头怎么办”、“将来会不会变成像父亲那种头”的不安所威胁着,一直以来都很担心。结果,“预感中的头”却不知不觉地实现了。
随便举例,未来也一定会变成预料中的事。
“十年后想要独立。年收入希望增加十倍。那个时候,如果也能自己买房子就更棒了。”
这不是预感,而是怀抱希望的预测。
如同之前所述,在“办得到”与“想做”之间,有令人不敢置信的距离。在“想……”“希望……”的期望背后,一定潜藏着“可能办不到”的预感。提到哪一个较容易实现,比起表面的意识性期望,强烈的无意识性预测要来得容易多了。
如果只能遇到具有不幸预感、不幸的下意识的男性,甚至结婚,那么可以说:她原本就是不幸的女性。
“要买房子的话,市中心的公寓好,还是郊区的独栋房子好?”
不是因为相信这句话的关系,而是因为无法相信对方的话,也没有好的预感,由此可见不幸的人的不幸之处。
如果真的相信它,按照那句话来预测十年后会如何呢?男性的话应该会实现吧?不过如果她预测成功的话,两人的心灵状态应该会是完全不同的。除了对于工作的意愿与热情,连储蓄或节俭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可是,不幸的女性都会有不好的预感。她们都会想:“这个人不可能办得到。”
我再说一次,预感会创造现实。
你能预测“一年后的自己”吗?
·比起现在,更明确地让能力提升。
·比起现在,更明确地提升技术。
·比起现在,更明确地提升生活水平。
·比起现在,更明确地接近自己的目标。
·比起现在,自己更加明确地提升水准。
·让自己的家人比现在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