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的阅读名言:
阅读对于我跳出问题去深入思考,是很有好处的。
读书不是为了消遣
2月4日,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宣布重新接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消息一出,这位已是65岁的“联想教父”在度过了四年休闲的退休生活之后,再次被推到了舆论中心。
有一次,爱读书的柳传志跟媒体说迷上了《杜拉拉升职记》:“作者的很多想法跟我一样,但更条理化,因为她更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只要眼光经常往下看,就会发现很多你所忽视但很有用的东西。”随后哈哈一笑,“只是我已离开联想集团,没机会实践了。”当时还有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大名鼎鼎的企业家会喜欢读这种“闲书”,而不是经典的经管类著作。直到他重新执掌的消息传来,才让疑惑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喜欢商战小说的柳传志仍然有未泯的企业家情怀。
柳传志曾经给“未来10年中最有竞争力、最有希望成功的人士”画像:首先是年轻(45岁以下最好);其次是上进心极强(不屈不挠),胸怀大志;然后是责任感、诚信,有工商管理或者法律、经济的背景以及英语能力等是最基本条件;最后就是要具有极强的学习、总结能力,善于从书本上、实践中、自己身上和别人身上学习。由此可见,柳传志认为阅读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特征。
柳传志从小就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喜欢听评书《水浒传》,后来把整套《水浒》的小人书翻了个遍,以至于能把108将背下来,他觉得这本书对他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上中学之后,他看的书就很杂了,那个时候主要看苏联小说,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之类的。后来参军之后,浸染了不少军人的风气,以至于他后来很爱看与军事相关的人物传记和小说,像《战争风云》、《战争与和平》、《曾国藩》等。
2008年,柳传志喜欢的书有《崛起的四大国》、《圈子圈套》、《明朝那些事》等,他喜欢看历史,而且善于从历史故事中汲取企业管理的灵感,“看书对我退出问题本身去深入思考,是很有好处的。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保持清醒,不能糊涂,把事情看得更透彻,更明白。”联想分拆之前,柳传志从《康熙大帝》中领悟出“交班要趁早”的道理。
小说成为了柳传志在2008年的抗御失眠的“安眠药”。他承认自己平时很少看纯管理的书,但施振荣的《再造宏基》、讲组织结构的《道路只有一条》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却是他比较偏爱的枕边书。除此之外,因为很多纯管理的书写得太绕口,看起来比较费劲,而不受他待见。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徐静蕾青睐杜拉拉,这次要玩真的了
读聪明女人的书是种享受。会心,不累。书中所讲述的白领生活、职场规则,颇为生动有趣,同时实用得很--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真正“职场”,但仍笃定地这样认为。
--徐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