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健/文
那天上午正在北大口腔医院整理牙齿,突然接到头儿的电话,说是徐静蕾大概下午三点多要到公司想和大伙聊聊《杜拉拉升职记》,有关拍电影的各种打算。边和头儿说着下午的时间,俺脑袋里的杜拉拉已经完全变成了徐静蕾,徐静蕾就是杜拉拉,以前那个“姿色中上,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似乎一下从书里蹦了出来,老徐要演杜拉拉,绝对靠谱。
作为智联招聘的代言人,徐静蕾来我们公司在四惠的办公室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但每次都是很短的时间,一直没缘分碰上。当我下午三点多走进公司C座咖啡厅的时候,徐静蕾正啃着不知道哪买的煎饼,和她的几位美女助手及智联市场公关部门的MM们在沙发上围坐一圈讨论上了,俺赶紧边和老徐打着招呼,边拉过一把单人沙发挤进美女堆。也许因为我帮博集天卷当初出版《杜拉拉升职记》做过推荐的原因,大伙也希望我能一起聊聊。一切都很自然,只是我称呼“老徐你好”的时候,怎么也不能把“老”字和眼前青春四溢、玲珑可爱的徐静蕾对上号。
屁股还没在沙发上坐稳,我先问谁演王伟,能和徐静蕾演办公室恋情,那一定是让人嫉妒的角色。其实要是能混演一把那个拉着杜拉拉的手不放,乱喷发家史的小老板阿发也是不错呢。出乎意料的是,徐静蕾没确定她要演杜拉拉,而是要把这本书拍成电影,她要做制片人或导演。至于那个杜拉拉的第一个小老板“阿发”已经被大家刚才从电影情节里给毙掉了。这个光脚穿拖鞋骚扰杜拉拉的小老板阿发不简单,《杜拉拉2华年似水》里面,他已经发达成上市公司某某汽配的董事长了。
和徐静蕾谈到为什么这本书这么火,我当时说了几点:首先这是关于一个姿色中上的白领女性,一个纠缠办公室恋情的故事;其次这是一个典型大型外企的政治斗争故事,里面横跨中外文化冲突,纵向上下级纷争:以上两点都是职场上的热点。另外,全书是一个很真实的讲故事过程,而不是西单图书大厦一层职场书架上那些葵花宝典、求职大全、职场圣经什么的真假无法辨别的手册工具书;最后,这是一个从底层一路打拼,特别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过程。从读者的角度,它既道出了朝九晚五,每天挤地铁的一线打工一族的酸甜苦辣,也迎合了有一定管理责任,每天周旋于上级下属之间,苦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中层白领;从管理学的角度上,它也是一本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用工具书,如SMART原则、STAR沟通方式,SOP流程和360度全方位评估手段的实际应用等,如果拍成电影的话,目标观众无疑是第一类人群。还有,相对于《圈子圈套》(我也出席了作者王强在王府井书店的签名售书仪式)和《浮沉》等火药味十足的市场销售大战,这本书离大多数职场女孩子更近。白领、外企、女性又有点小资的爱情故事让《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很多女孩子的枕边书。更有不少职场中人把“倔驴”、“有才”的杜拉拉提炼成职场版的“不抛弃不放弃”。
那天下午大家在一起讨论了很多,人物上从海伦到玫瑰,从王伟到李文华,从周亮到帕米拉,当然主要还是围绕杜拉拉。从职场上,杜拉拉的成功,我认为离不开三个气:志气、力气和运气。实现财务上的自由无疑是大多数职场人的志向,人的成功也肯定离不开运气,但运气往往像约会时要考验你成心来晚的女孩子,总是在你付出足够的力气之后才到来,设想如果干活有倔驴之称的杜拉拉没有经常加班到很晚,又如何能引起总裁何好德的注意和青睐?
那天下午徐静蕾在智联从两点半一直聊到四点半,完全没有明星的架子,完全沉浸在电影情节的构思讨论中而又不拘泥于原著的情节,大家从乘坐飞机延误到公司邮件的误发,碰撞出很多快乐的经历。我没有吹捧她的意思,但作为智联的代言人,我相信她在广告中传播的快乐工作真是发自内心的。回到电影的话题,她显然不满足简单重复书中的情节,我们苦苦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快乐?电影在这方面的探索,一定会给我们一些原始的感动。
后来,听说老徐在她的博客里提到了这次交流是一个很愉快的下午。没有想到的是,她后来真的去了谷歌等很多外企,和做人力资源的人聊,到食堂体验生活,甚至在上海取经的时候引起了“神秘男”事件。她为什么这么认真?由于代言的关系,听朋友聊起徐静蕾,总是用才女形容,像我开始认为她就是出演杜拉拉的绝配印象一样,她们的聪颖、知性,有品味、有生活情趣,在一定程度上还真的有很多共同点。徐静蕾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但她没有在外企做OL的经历,此次拍电影,绝对不是简单地出于兴趣和玩的心态,在我们走进电影院之前,徐静蕾自己已经铁了心要走进杜拉拉的世界,因此,老徐这次要玩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