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为什么老眨眼
眨眼是十分正常的眼部动作。在安静、放松的状态下,人的平均眨眼频率是每分钟十几次。通常情况下,成人每分钟只需要两三次眨眼就可以使眼球保持湿润。当人们感到兴奋、烦乱、紧张或忧虑时,眨眼的频率就会提高。当人们放松下来,眨眼的频率又会恢复正常。
在一秒钟之内连续几次眨眼,是神情活跃,对某事物感兴趣的表现;也可能是思想斗争的表现;感到压力大,说谎时眨眼的动作也会明显增加;有时也可理解为怯懦或羞涩,不敢正眼直视而做出不停眨眼的动作。若眨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就成为闭眼,这表示厌烦、不感兴趣,或表示自己比对方优越,有藐视或蔑视的意思。连续眨眼,一副要哭的样子,代表一种极力压抑的心情。如果连续眨眼的动作夸张,眨的速度较慢,幅度却较大,这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仿佛在说:“是真的吗?”如果眨眼睛时,带动睫毛的振动很明显,用力地扇动眼睫毛,就是一种卖弄的夸张动作,有的小女孩也会用这种动作来装无辜,像在说:“不是我的错,不是我做的。”
挤眼睛也是眨眼的一种,用力一眨眼睛,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这种使眼色通常发生在对某件事达成了一致,极有默契的两人之间。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两人对某项主题有共同的感受或看法。有时,朋友间用挤眼睛来让对方知道要保守某个秘密,让对方不要说出来,他们两个心知肚明就好了。
07 社交时重视眼神交流
眼神交流在人际交往中相当重要。从眼神的交流,可以看出两人的心态、两人的关系,甚至微妙的心理变化。详细说来有几个主要的关注点。要看视线有无交流,有没有把目光投向对方;要看注视的时间,是盯住不放还是匆匆一瞥;还要看视线的方向和角度,是迎面而视还是斜目而看,由下而上注视还是由上而下;再者是看视线的集中度,是凝神注视还是茫然不清。
一般说来,直视与长时间的凝视是对私人占有空间或势力圈的侵犯,是不礼貌的或挑衅性的。回避对方的视线,是不愿被对方看到自己的心理活动;瞪大眼睛看人是对对方有极大兴趣的表示。眼神闪烁不定反映出精神上的不稳定或性格上的不诚实。不愿双目接触者,是心中隐藏着某件事或有所愧疚。
从视线停留的部位也可反映出人际关系状态。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胸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被视为亲密关系的互动区域;视线停留在双眼与嘴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是社交场合常见的视线交流位置;视线停留在对方前额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为严肃注视,这种注视方式能让气氛变得严肃,使对方感觉到你有正经事要谈,还能使自己保持主动。
08 有谁向你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当有人向你投来了注视的目光,就是说有视线的存在,表示对方对你有兴趣、想亲近你或关心你。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如果对方不看你一眼,就是我们常说的“完全不把你放在眼里”,就可认为他对你缺乏兴趣或不想关注你,是看不起你的做法。还有可能是这人心里有鬼,对你怀有歉意所以不敢看你,又或是对方很在意你,对于见你感到有点羞怯。究竟是哪种情况,要根据实际具体分析。
如果有人想贬低你,他会用一种不礼貌的长时间盯视去看你,虽然他也向你投来了注视,但那是一种让你受不了的目光。这种盯视,在敌对的双方间,常常可以看到。
如果走在大街上有完全陌生的人凝视着你,你会感到反感,甚至感到焦虑,会下意识怀疑自己的穿着打扮是否不得体。互不相识的人,偶然视线相遇,一般会迅速转移视线,自然地避开对方的视线,因为被别人注视得太久,会觉得心理被看透了,有一种受到了侵犯的感觉。因此,在公车车站或电影院门口,和后面的人背向排列,除了是作前进的准备,还有避免和陌生人视线相遇的目的。如果互不相识的人交换视线,眼神中透露出想说话的欲望,则代表这两个人想要沟通。
09 是谁先移开视线
视线的移开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移开视线的人是一种强势的表现;被动移开视线的人,可以视为是在逃避他人的视线。
初次见面的人,谁先移开视线谁就握有主动权。在交谈时,如果自认为站在高于对方的地位,那个人就会试着先移开视线。这样做会让对方处在被动的局面,对方就会很介意,无端地猜想先移开视线的那个人的想法--“他是不是讨厌我哦”或者“他对我有什么不满”,这样一味介意对方的视线,完全被引入对方的领域。由此可见,初次见面时,快速移开视线的人,比较具有攻击性。
但是如果两个初次见面的人,已经寒暄了很久,有一方还没有移开视线,或者两个有敌对倾向的人一直瞪着对方,谁都不愿先移开视线。这两种情况都是想要握有主动权的表现,以致不得不增加眼神互相注视的时间。基于约定俗成,多数人在刚开始说话以前,或前四句话以前,会移开目光转而看别的地方;而当话说完时,大家又会把目光挪回来注视着对方。
对于双方目光的注视交接,人们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要是有人盯着我们看而被我们正巧发觉了,那个人就有义务首先移开视线。要是我们盯牢他的眼睛,他还是不把视线移开,我们就会感觉很不舒服,或者感到难堪和恼怒,认为这个人别有用心。
被动地移开视线,不是指被人强迫移开视线,而是指逃避视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视线,不愿和人进行目光接触,是犯错的人、内向的人、有愧疚的人常做的动作。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鸵鸟的心理,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对方,对方必定也看不见自己。事实上,躲避别人视线的人,肯定极不愿意看到对方,同时,他心里也根本不想让对方看见自己。
10 不可长时间凝视一个人
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说得越多,看对方的时间就越少;听得越多的人,看对方的时间也越长。这是哥本哈根的尼尔森博士为了研究视觉沟通的功能,对注视时间加以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了发现被访者对访问者注视的时间有多久,他用录相机拍摄了访问的全过程,并运用慢动作重放了好几遍。当他分析录像后,发现双方在整个访问和被访问过程中,接见者注视访问者的时间,最长的有谈话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七,短的则只有百分之八,至于其余的时间,他的眼睛是看着别处的。
从尼尔森博士的结论可以看出交谈时眼神交流的时间很短,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让人意外。虽然自古认为一直不移开视线,始终注视说话人的眼睛是诚实的,但也不可能自始至终注视,这会给说话者带来极大的不安感。因此,要看出一个人的意图,必须观察他讲话讲到何处时,进行视线交流。当人们开始说话时,一定先把眼光从对方那儿移开,这是一种避免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在谈话之初和谈话结束时,抬起视线注视对方的比例较高。在谈话开始时,视线交流的目的是通知对方要开始讲话了,能引起对方的注意;讲话结束时抬起视线,就是想知道对方到底了解了多少,并判断出对方的心理动态。
切记不可死死盯住人不放,哪怕这人是正在和你交谈的那位,长时间地凝视是不适合用于社交的。盯视只可以在非人的场合使用,比如艺术品、雕塑、风景、动物、舞台表演等。随心所欲地凝视这些东西,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要看多仔细就看多仔细,都不碍事。可如果对象是人的话,就要表现出应有的礼节和尊敬。
通常,与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四分之一。超过者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但从头至尾都几乎不看对方,是企图掩饰什么的表现,有可能是用不看对方的方式来抑制深层心理中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