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场之中情比纸薄(3)

当权不过如此 作者:郭宝平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暗地里活动,尽快把徐阶打发回老家!
  
  时机也比较成熟了。两败俱伤嘛,现在高拱已经败下阵去了,伤痕累累的徐阶也别硬撑着啦!所以,张居正又出手了!
  
  不过,这次张居正不是公开、直接地劝徐阶下台,而是采取了釜底抽薪、断绝后路的办法。
  
  这样的机会大大的有。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有惯例,一般说,受到参劾的人,或者说和谁闹了矛盾,以及自己认为不再被领导信任(比如提出的什么建议没有被采纳)的人,就会主动请求辞职。而同样是惯例,他也会受到慰留。也就是说,一般说来这只是无伤大雅的程序。
  
  这些走程序的事,实在太多了,大家都习惯了,不觉得会有什么意外的。比如前一年和高拱斗的时候,徐阶就曾经一连上了四道辞呈!
  
  张居正看准了这样的机会,他要徐阶再次走程序,而暗地里,却把程序变成了现实!
  
  据张居正的同年、历史学家王世贞和后来几位有名的史学家的记载,徐阶在受到不断的攻击以后,提出了辞职,这个时候,张居正在幕后和皇帝身边的太监打招呼,说不要挽留徐阶,赶紧准了!
  
  顺便说说,在当今皇帝还是裕王的时候,张居正曾经给他做过老师,而王府里的“中官”即太监,张居正结交了几个。其中有一个叫李芳的,现在在皇帝身边管事,张居正就找到了他。
  
  徐阶接到文件,自然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于是,在高拱下台一年后,徐阶也灰溜溜地卷铺盖回苏州(华亭当时归苏州管)老家了!
  
  就这样,两位难得的政治家、第一流的人才――高拱和徐阶,相继下台了。
  
  按理说,在徐阶和高拱的争斗中,张居正没有站在自己的一边,明显是辜负了徐阶对他的期许,徐阶应该对张居正产生怨怒才对啊!而高拱呢,既然张居正和自己是生死之交,那么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张居正居然袖手旁观,不帮助他渡过难关,还算是朋友吗?他也应该对张居正产生疑问才对啊!
  
  事实却正相反!无论是高拱还是徐阶,对张居正都没有恶感,相反,都把自己以后的命运,或多或少寄托在他的身上!
  
  高拱似乎认定,他和张居正这个“金石之交”已经有了约定,将来找机会,张居正会替他活动,让他复职再起的!
  
  徐阶就更进一步了。可以说,久经宦海沉浮的徐阶,对官场的波谲云诡是了然于心的,但他甚至把身家性命都寄托在了张居正身上。很可能,在临别前,徐阶拉住张居正――这个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的手,言辞恳切,老泪纵横!将国事、家事,都托付给了张居正!
  
  其实这也不是秘密。张居正自己就说,我张某人“受知于老师也,天下莫不闻;老师以家国之事托之于不肖(自谦,即我的意思),天下莫不闻”。
  
  看看,两个政治强人的争斗,两败俱伤,可是都不怪张居正不帮忙,反而对他更加信任,把各自的命运都托付给他啦!
  
  那么,在徐阶和高拱的争斗中,张居正到底是不是像现在我们所说的,只是从中调解,并未参与其间,这结论就很值得怀疑了。很可能,在徐阶面前,张居正为帮他整垮高拱出些主意;在高拱面前,张居正又为他和徐阶相争献点计策。
  
  至少,张居正应该是故意给两位政坛强人造成了这样的错觉:徐阶认为张居正是站在自己一边整高拱的;高拱认为张居正是站在自己一边对付徐阶的!所以,两个人不仅对张居正没有意见,还挺感激他的!对他越发信任了呢!
  
  想想看,一般人遇到这样复杂的情况,处理起来,谁能达到张居正这样的境界?!
  
  可见,所谓的恩情、友情,哪怕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在张居正的眼里,都算不得什么。他内心,是根本不会受到这些什么情啊、恩啊的约束的。
  
  最高明的还在于,张居正如此一番施展,效果圆满达到不说,还没有被任何人看破,他的形象不仅没有受到损害,还更加光辉起来了。灰溜溜下台的人,还不约而同,争相对张居正表示感激呢!张居正这个人,权谋是不是分外高超?!
  
  但是,我得补充说一句,仅仅因为张居正施展权谋、推波助澜促使自己的恩师徐阶下台,就说张居正多么阴险,似乎不太厚道,未免多少有些苛求于前人了。如果张居正认为有徐阶在,不利于他施展抱负,推行新政,那他玩点权术把恩师打发走,或许也是可以谅解的。
  
  顺便再说一句,徐阶下台后,张居正和徐阶的关系,就颠倒过来了。就是说,张居正俨然成了徐阶的保护人,而围绕张居正和徐阶的关系,还发生了不少事,直接影响到了以后最高层的人际关系乃至政局。此是后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