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们在抗争,部长们也坐不住了。
高拱被罢黜后,张居正组阁,为了表示开诚布公,特意任命了几个有名望的干部当部长(暂时的,很快就会清洗下去的),这些人不是张居正的夹袋中人,对他的忠诚度非常有限。当然,他们也不敢公开和张居正作对,而是私下里多方做工作,劝张居正不要一意孤行,做这伤天害理的勾当(意思是这个意思,当然话不是这样说的,都是进士出身的高级干部,表达能力不成问题,况且我华夏的语言很丰富的,足够不同场合对不同人选择不同的语言)!
就连张居正的谋士、心腹加老乡、铁杆朋友李幼滋先生也推心置腹地告诉张居正说,这样做不合适的,还是收手吧,不然,你会留下万世骂名的啊!张居正一脸委屈,对他的知心朋友说,唉呀,老弟啊,别人不明就里,说这说那,我还能够理解,你是我的知心朋友,我们是交心的啊,你怎么也这么说啊。对这件事情,我和你一样也是忧心忡忡,谁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啊,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让他们秉公办理依法查处吧!
其实,对张居正和冯保编造的这个惊天大案,可能连小皇帝也未必相信。所以,张居正就听到了从那个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万历皇帝身边传来消息:皇帝身边的太监们议论纷纷,说这个案件蹊跷,伤天害理。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监,和一个负点责任的中太监,冒死跪在万历小皇帝的面前,言词恳切,说不能这么办,不能这样冤枉人家高先生啊!
当然小皇帝做不了主,向他说也白说,小皇帝甚至连这样的话都未必敢告诉张居正和冯保。多年以后,张居正死了,冯保受到弹劾,要免他职务的时候,已经二十岁的万历皇帝还说,唉呀,如果冯保来了可怎么办呀!他怕张居正和冯保可见一斑。
“议员”们的请愿、规劝,舆论的风向,朋友的忠告,加上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身边传出的讯息,张居正当然了如指掌。这让他有点心烦。但也仅仅是心烦而已,这些对他实施自己的决策,都影响不大。什么万世骂名,管他什么万世!
张居正这个人后来取得些政绩,与他这个个性关系很大,就是他认准的事情,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他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当然也不全是置若罔闻,事后他会对他认为不顺从的人疯狂实施恶毒的报复)。这个性格办好事可以办成,办坏事同样也可以办成。因为这个个性,他确实办了不少坏事,也办了不少好事。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张居正信心百倍。他决定无论遇到什么阻力,都要一意孤行,不达到一举把他的“生死之交”及其全族斩草除根的目的,誓不罢休!虽然因为这个阴谋太过毒辣,编造的情节太过离奇荒诞,朝野议论纷纭,抗议之声不断,张居正和冯保权势在手,不为所动,要一意孤行,蛮干到底。
在“议员”们请愿、部长们规劝、朋友们提醒如火如荼的时候,冯保、张居正的秘密计划转入了第二步:冯保的前任陈洪和高拱家的仆役(在冯保编造的情节里,当然不能由高拱具体和闯宫的王大臣联系,而是由家中的一个心腹仆役具体联系)被逮捕并火速押解到京。有了闯宫者的“口供”和“物证”,再把陈洪和高拱家的仆役屈打成招,然后把这些口供和物证对外公布,看谁还敢提出异议?!权势的魔力令人不寒而栗:眼看着,冯保、张居正者流,要把一个完全是编造的假案办成铁案,几成定局。
冯保乃一太监,政府的干部要见他不大容易。实际上制度规定政府的干部也不能和太监联系,更不容许私下交往。而张居正呢,无论谁和他说情,他都一脸委屈,说他对这件事也忧心忡忡,不知道何以如此,只能彻查真相,秉公执法了。我们不能不佩服冯保尤其是张居正的心理素质。一手锻造如此惊天冤案,他们居然能够脸不变色心不跳,任凭舆论大哗,依然我行我素。面对此一局面,捶胸顿足者有之,无奈长叹者有之,恨得直咬牙根者有之……
王大臣的口供,事后准备的物证都齐备了,第二步计划也基本完成,就差把冯保的前任和高拱的仆役屈打成招就可以实施第三步计划了。
事态进入十万火急的当口。不仅京城里已然可以嗅到血腥之气,就连地方上关心时局的人们,也痛感冤气冲天,令人扼腕!
高拱被罢黜后,张居正组阁,为了表示开诚布公,特意任命了几个有名望的干部当部长(暂时的,很快就会清洗下去的),这些人不是张居正的夹袋中人,对他的忠诚度非常有限。当然,他们也不敢公开和张居正作对,而是私下里多方做工作,劝张居正不要一意孤行,做这伤天害理的勾当(意思是这个意思,当然话不是这样说的,都是进士出身的高级干部,表达能力不成问题,况且我华夏的语言很丰富的,足够不同场合对不同人选择不同的语言)!
就连张居正的谋士、心腹加老乡、铁杆朋友李幼滋先生也推心置腹地告诉张居正说,这样做不合适的,还是收手吧,不然,你会留下万世骂名的啊!张居正一脸委屈,对他的知心朋友说,唉呀,老弟啊,别人不明就里,说这说那,我还能够理解,你是我的知心朋友,我们是交心的啊,你怎么也这么说啊。对这件事情,我和你一样也是忧心忡忡,谁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啊,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让他们秉公办理依法查处吧!
其实,对张居正和冯保编造的这个惊天大案,可能连小皇帝也未必相信。所以,张居正就听到了从那个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万历皇帝身边传来消息:皇帝身边的太监们议论纷纷,说这个案件蹊跷,伤天害理。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监,和一个负点责任的中太监,冒死跪在万历小皇帝的面前,言词恳切,说不能这么办,不能这样冤枉人家高先生啊!
当然小皇帝做不了主,向他说也白说,小皇帝甚至连这样的话都未必敢告诉张居正和冯保。多年以后,张居正死了,冯保受到弹劾,要免他职务的时候,已经二十岁的万历皇帝还说,唉呀,如果冯保来了可怎么办呀!他怕张居正和冯保可见一斑。
“议员”们的请愿、规劝,舆论的风向,朋友的忠告,加上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身边传出的讯息,张居正当然了如指掌。这让他有点心烦。但也仅仅是心烦而已,这些对他实施自己的决策,都影响不大。什么万世骂名,管他什么万世!
张居正这个人后来取得些政绩,与他这个个性关系很大,就是他认准的事情,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他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当然也不全是置若罔闻,事后他会对他认为不顺从的人疯狂实施恶毒的报复)。这个性格办好事可以办成,办坏事同样也可以办成。因为这个个性,他确实办了不少坏事,也办了不少好事。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张居正信心百倍。他决定无论遇到什么阻力,都要一意孤行,不达到一举把他的“生死之交”及其全族斩草除根的目的,誓不罢休!虽然因为这个阴谋太过毒辣,编造的情节太过离奇荒诞,朝野议论纷纭,抗议之声不断,张居正和冯保权势在手,不为所动,要一意孤行,蛮干到底。
在“议员”们请愿、部长们规劝、朋友们提醒如火如荼的时候,冯保、张居正的秘密计划转入了第二步:冯保的前任陈洪和高拱家的仆役(在冯保编造的情节里,当然不能由高拱具体和闯宫的王大臣联系,而是由家中的一个心腹仆役具体联系)被逮捕并火速押解到京。有了闯宫者的“口供”和“物证”,再把陈洪和高拱家的仆役屈打成招,然后把这些口供和物证对外公布,看谁还敢提出异议?!权势的魔力令人不寒而栗:眼看着,冯保、张居正者流,要把一个完全是编造的假案办成铁案,几成定局。
冯保乃一太监,政府的干部要见他不大容易。实际上制度规定政府的干部也不能和太监联系,更不容许私下交往。而张居正呢,无论谁和他说情,他都一脸委屈,说他对这件事也忧心忡忡,不知道何以如此,只能彻查真相,秉公执法了。我们不能不佩服冯保尤其是张居正的心理素质。一手锻造如此惊天冤案,他们居然能够脸不变色心不跳,任凭舆论大哗,依然我行我素。面对此一局面,捶胸顿足者有之,无奈长叹者有之,恨得直咬牙根者有之……
王大臣的口供,事后准备的物证都齐备了,第二步计划也基本完成,就差把冯保的前任和高拱的仆役屈打成招就可以实施第三步计划了。
事态进入十万火急的当口。不仅京城里已然可以嗅到血腥之气,就连地方上关心时局的人们,也痛感冤气冲天,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