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王莽篡位复古开倒车的预言(2)

万年歌 作者:雾满拦江


如果有谁据此认为汉哀帝是同性恋,那就错了。史载,哀帝曾诏命董贤的妻子可以登记进入皇宫,住在董贤在宫中的住所;又召董贤的妹妹入宫,封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昭仪与董贤夫妻日夜侍奉哀帝,随同左右。

后来,哀帝在麒麟殿设酒宴,与董贤一大家子一起宴饮,侍中、中常侍在旁侍候。哀帝喝多了点,看着董贤笑道:“我打算效法尧禅位于舜,怎么样?”

侍中王闳插话:“天下乃高皇帝的天下,并非陛下所有!陛下承继宗庙,应当传子孙于无穷。王统帝业是至关重大的事情,天子不可戏言!”

哀帝默然不悦,命王闳出宫,回到郎署,不许再随侍禁中。

看明白了没有?老刘家人已经不想再要这个天下了。

可是老刘家不要这个天下了,你想给谁就给谁吗?这个汉哀帝说了可不算数。

天下禅让,是择贤而禅,那么现在普天之下谁的德性最深厚?

王莽的名字呼之欲出。

百姓万人上书,恳求王莽出山。汉哀帝没办法,只好让王莽回到朝廷。未几,汉哀帝死去,王莽问责董贤,董贤害怕,全家自杀。这时候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死于路。王莽立即要求宫中、朝中改穿粗布衣服,要艰苦朴素,同时他拿出百万钱的捐款和田地三十顷,交付大司农以救助灾民。

一时间,朝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灾捐款活动,有二三十名大臣捐献出了自己的田宅。朝廷把这些田宅按人口数分配给灾民,又在长安城中新盖民宅二百所。

此后王莽又宣布,但逢水旱蝗灾,他就不吃肉,只吃素。

王莽的这个决定,是历朝历代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修的“德”;他现在把德性修到皇帝的程度,虽然不是皇帝,但别人也已经把他视为皇帝了。

公元1年,王莽封太傅,百官纷纷撰写文章朝贺。

公元5年,王莽祭神,号“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正式登基,建立新朝。

王莽登基,是儒家士大夫合谋夺取皇家权力的一次尝试。

在王莽修德的过程中,他的身前身后追随着无数儒家学者,他们希望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重现古老的禅让制度,终结中国政治体系中弥漫周天的血腥与杀戮气息。

但是,儒家士大夫的这个尝试注定得不到民众的支持。禅让制过于久远了,它能否解决中国政治体系中暴力色彩,效果是可疑的。最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未能摆脱原始思维的特点。平面化的原始思维缺乏逻辑力量的支持,无法对利益关系的调整作出动态的研判。也就是说,当王莽以古老的禅让制发动了不流血的政变,夺得权力之后,民众看不出他们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只是发现,王莽的“篡位”不符合他们“成王败寇”的理念--帝王之位让于异姓,在这个过程中不死上几百万人,那像话吗?

民众拒不承认王莽政权的威严,群起为盗。

王莽登基的前一年,东郡太守翟义起兵反叛,明确反对禅让。于是,王莽去社庙中祈祷,并大哭曰:“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

看王莽哭得鼻涕眼泪哗哗流,众儒臣急忙安慰他:“不遭此变,不彰圣德。”

这“以德服人”也管用,未几翟义兵败,尸体被剁成碎块。

这时王莽来了精神,“以德服人”硬是管用,那就“以德治国”吧。

这个“以德治国”怎么个治法呢?当此之时,又一个道德楷模横空出世--

唐尊!

唐尊走的和王莽相同的路子,他说,国家空虚,人民贫困,灾祸的原因在于奢侈。应该身穿小袖短衣,乘坐母马拉的简陋车子,坐卧时用禾秆作衬垫,用瓦器作餐具,并将这些东西分赠给公卿。

王莽大喜,封唐尊为平化侯。

“以德治国”,基层的官员可以学习唐尊,就这么个搞法,那王莽应该干啥呢?

这个问题,让一个梓潼县人哀章给解决了。

哀章发现王莽“以德治国”缺乏一个实用性的理论,就搞了个大铜柜,做了两道标签,一道写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道写作“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所谓某,就是高皇帝刘邦的名字。那策书说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应遵照天意行事。图和策书写有王莽的大臣八人,又加上两个好名字--王兴和王盛。哀章乘机把自己的名字也塞在里面,共十一人,都写明了官职和爵位。然后哀章把这只大铜柜献给了朝廷。

王莽喜形于色,把“天书”上提到的官员统统加官晋爵,然后宣布废除汉朝的货币制度,另铸新币。再按《禹贡》一书的记载,重新把全国划分为九州,全面恢复周王朝的制度。

复古!王莽做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复古实验。这次实验得到了儒家学者的支持,但百姓可就惨了。

首先是货币制度让民众吃尽了苦头。新铸的货币掺了很多铅,老百姓不乐意用,依然是偷着用老钱币。而王莽重定九州,地名都要改回到古代去,改就改吧,偏偏他搞出来的封国又太多,足足一万多个,名字变来变去,有的地方一年就变了五次地名,这样一来,老百姓们都弄不清楚自己住在什么地方了。

这个王莽真能搞。但是王莽是真的辛苦,他每天夜以继日,不停批阅奏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美女眼巴巴地等着他,可这老兄工作到深夜,就趴在案头上打个盹,醒了就用凉水洗洗脸,接着工作。碰到这么一个道德楷模,不近女色,可惜了那些美女们!

正当儒家士大夫们如醉如痴跟在王莽屁股后面一路狂奔,谁也没有注意到,王莽这厮跑着跑着,却偏离了儒家的金光大道,跑到邪路上去了。

王莽一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打死了家奴,遭到王莽的严厉斥责,自杀了。可怜的王莽老婆,跟着王莽修德,把自己修成了老妈子不说,还连儿子都修没了,所以她悲愤,哭瞎了眼睛。于是王莽又让四儿子王临去照顾母亲。王临兴冲冲赶到,发现母亲身边有一婢女,名叫原碧,王临当即将原碧按倒在榻上……

之后,王临和原碧担心王莽知道了,会责罚他们,就琢磨找机会杀了王莽。结果事败,王临和原碧落到了司法官员的手中。这司法官员也狠,一顿审理,审出原碧不只是和王临通奸,而且还和王莽也有一腿。报告递交上来,王莽很生气,于是审案的司法官员就失踪了,家属到处找也找不到,后来才在监狱的地下给挖了出来。

至于王临,王莽赐他一杯毒酒,被断然拒绝。王临用剑自杀了。

王莽这么一个搞法,叫做大义灭亲,却是与儒家文化水火不相容。

《论语》上记载,有一次叶公与孔子聊天,叶公说起他们那里的一个优秀青年,该青年的父亲偷了一只羊,被青年不避嫌地举报投诉,于是老爹进监狱,儿子获嘉奖。

叶子说:“这样的青年称得上品行优良了吧?”

孔子直摇头:“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当儿子的就是要替父亲隐瞒,当父亲的也要替儿子隐瞒。看起来这样好像不对,但只有这样才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最好办法--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曲中矣。”

有人也给孟子出难题,问:“舜的亲爹瞽叟犯了法,舜该不该把他亲爹抓起来?”

孟子断然回答:“不应该,这世上哪有儿子抓亲爹的道理?”

问:“那难道舜还要包庇吗?”

孟子大怒:“胡说,包庇罪犯,是舜能干得出来的吗?”

提问题的人晕了:“……依你的意思,舜既不能抓他爹,又不能坐视不问,那他到底应该怎么办?”

孟子答曰:“这太好办了,如果舜的亲爹犯了法,那么舜就应该丢了帝王的职位不干了,背起亲爹踏上逃亡之路,一直逃到荒无人烟之处,然后吃野草,啃树皮,和亲爹在一起过快乐的原始人生活……”

看到了吧?按照孔孟的观点,王莽大义灭亲,搞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不符合儒家所要求的规范,属于极尽恶毒之辈,理应诛之。

那么,孔子和孟子为啥要反对大义灭亲呢?

相信大义灭亲的人是可靠的,这是最典型的原始思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亲人都下得了毒手,那么他对别人就更不会客气了。

事实上,王莽对别人是有点不太客气。

翟义的党羽王孙庆被捕,押送到王莽这里。王莽大喜,聚集了太医、药剂师、屠夫等专家,将王孙庆捆在案板上,拿刀子慢慢解剖,一边解剖一边测量五脏,并用竹签贯通王孙庆的经脉,弄清来龙去脉--“来龙去脉”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据王莽说,他这样做是为了科学,为了治疗疾病。

鬼才信他!反正是人民群众坚决不信。

天下盗贼越来越多,渐成气候,王莽很生气,于是令太史公布了三万六千年的日历,意思是说:我的新朝有三万多年的历史呢,你们再闹也没用。

日历公布了之后,起义军就冲进了长安。

皇宫燃起了大火。王莽避火,来到未央宫宣室前殿。他穿着全套天青色的衣服,拿着匕首。天文官在前面按着占卜时日的星盘,王莽转动坐席随着斗柄所指的方向坐着,大哭道:“皇天授命于我,汉军能把我怎么样!”

起义军却不理会德不德的,只管一窝蜂地进攻。于是王莽转战渐台,一千多名大臣哭喊连天地跟在他的后面。

起义军向渐台发起冲锋,一千多名儒臣们抡起书本招架,顷刻间死尸满地。那位“以德服人”的唐尊也死在渐台上。大家涌了上来,开始肢解“道德楷模”王莽。商县人杜吴杀死了王莽,校尉东海人公宾就砍下了他的脑袋。王莽的身躯、四肢被切割成许多块,争着去砍杀的有几十人。

王莽的脑袋被送到了宛城,老百姓都跑去拿砖头砸,看谁砸得最准。也不晓得是谁,竟然把王莽的舌头割下来吃掉了。

就这样尘埃落定。

王莽的新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的一次儒学实验,也是旧经济制度全面复古的一次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王莽以自己的经历验证了儒学那颠扑不灭的真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