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理工科教育的未来(1)

培养精英 作者:薛涌


苏珊·霍克菲尔德,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

生命科学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人和生命。科学和价值观念、道德问题会纠缠不清。比如干细胞的研究、克隆技术的发展,甚至安乐死的争议,都涉及深刻的伦理问题,一点细节就会招致科学界之外的政治、宗教力量的卷入。

麻省理工不能再把学生关在实验室里,而要扩展其人文教育。这一变化,在目前的麻省理工本科教育中已经显示出来。过去麻省理工招生时总把加州理工学院看成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如今则要和普林斯顿争夺学生。同时,欧盟也有不少人酝酿在波兰建设一个欧洲的麻省理工,挑战美国的科技优势。要保住美国的科技优势,麻省理工任重道远。它目前的转型,预示着世界顶尖的理工科教育的未来。

2005年对于世界教育之都波士顿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年初,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因提出一个男女先天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女科学家过少的原因之一的假说,引起美国高等教育界的风暴,招来了哈佛教授们的不信任票。然而,就在与哈佛一桥之隔的地方,前耶鲁大学的教务总长苏珊·霍克菲尔德(Susan Hock-field)正式就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第十六任校长,成为统治这个一直被视为女人禁地的世界最高工学院的第一位女性。与四面楚歌的萨默斯形成鲜明对照,当苏珊·霍克菲尔德作为未来校长第一次出现在麻省理工时,竟赢得了5分钟之久的全场起立鼓掌。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这个工程师的摇篮第一次迎来一位来自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作为自己的领袖。

无巧不成书。哺育哈佛、麻省理工的波士顿,2005年超过纽约、洛杉矶等城市,成为美国企业经营费用最高的大都市。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使当地集中了各种专家,他们工资奇高,因此波士顿劳动力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人才的升值,说明这个教育之都正在取代西部的硅谷,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高科技的龙头。根据《波士顿环球报》的评选,从事生命科学的四大公司,名列2005年波士顿100家最大的公司的榜首。作为一个产业,生命科学正在取代计算机科学而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从教育到经济,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开始。

先说苏珊·霍克菲尔德。2005年她54岁。如果按萨默斯男女天生不同的假说,苏珊·霍克菲尔德正好为之提供了一个反证。一般的成见认为,男女才能之不同,出生不久就能够看出来。女孩子喜欢玩娃娃、过家家,她们的游戏特别具有叙述性。这令人想起女性的文学才能。男孩子则喜欢玩枪、汽车,并且常常把玩具拆散,看看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被人用来解释男人为什么攻击性强、富有探求精神,为什么喜欢搞科学、当工程师等。苏珊·霍克菲尔德在上小学三年级时,人家送给她一块表。她则好奇要看看这个表是怎么运转的,于是一点一点地将之拆散。等她触动发条之时,表砰的一声散开,零件撒得满屋都是。她为此兴奋得不得了。这算是她最后跑到“男孩子的领域”中的最早迹象。

不过,她最感兴趣的,还是生命的运转规律。这大概要归于女人的天性吧。1973年,她大学本科毕业,专业是生物。6年之后,她在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获得解剖与神经学的博士。从1980年开始,她在长岛的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实验室工作5年,老板是1954年发现DNA结构的科学家之一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1985年,她到了耶鲁大学,从事特别与儿童相关的脑癌研究。1998年,她成为耶鲁大学研究院的院长,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来自医学院的教授担当此职。到了2003年,她成了耶鲁的第二号人物:教务总长。

  麻省理工选择她,自然和她高超的政治技巧有关。她当耶鲁研究院院长之时,笔者还是那里的研究生。当时学生中传说,她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在读研究生时和几个女友一同发誓:不拿到终身教职不要孩子。此事真假不可考。但如今她的独女仅十几岁,是快40时才生的,显然是在拿了终身教职以后的事。不过,真见其人,全无强悍的痕迹。她走到校园里,碰到笔者这样从来不认识的研究生,也一直都春风满面地微笑、打招呼,让人感到十分温暖。她在任期间,正好赶上一些研究生要组织工会,称自己辛辛苦苦当助教(teaching assistant,简称TA),被学校剥削了,于是游行示威,甚至罢教。苏珊·霍克菲尔德作为研究院院长,自然是众矢之的。但她却能以柔克刚,大幅度提高研究生的奖学金,让不满的研究生没有闹事的口实。她当教务总长时,前耶鲁毕业生内奥米·沃尔夫(Naomi Wolf)突然发表文章揭发自己当学生时曾受到耶鲁顶尖的教授、著名文豪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的性骚扰,公众的目光又指向耶鲁。苏珊·霍克菲尔德身为女性代表耶鲁,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也不可能搞清楚的情况下,十分难处。她避开就事论事,立即重申耶鲁一贯反对性骚扰的立场和严格的政策,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积极方面,使耶鲁从这个尴尬的问题上迅速脱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