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的每一重要关头,言论自由的游戏规则都会出现危机,并进行调整。如今,左右派又得想想如何制定一个对彼此都公平的游戏规则了。右派在打压反战言论时,不得不调整自己一贯主张的“个人可以信口开河,国家无权干预”的信条;而左派在捍卫自己谴责美国的国家恐怖主义行为的权利的同时,也要自省一下自己对说“同性恋是一种病”或“黑人学生能力低下”的“侮辱性语言”的人,是否也应该容忍。
“9·11”恐怖主义袭击之后,美国媒体的言论自由已大打折扣。美国的大学,历史上是维护言论自由的重镇。比如代表巴勒斯坦人声音的萨义德,谈起美国的社会和媒体每每愤愤不平,但谈起美国的大学,则赞不绝口,认为美国的大学就是知识分子的“乌托邦”。然而,因“9·11”这一重击,在今天的美国大学里,言论自由要站稳脚跟已颇为吃力。
就总体而论,在名牌大学,特别是在私立的名牌大学,言论自由依旧巍然不动。“9·11”后不久,耶鲁的几位大牌教授如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约翰·加迪斯(John Gaddis)等就主持了公开的讨论会,对“9·11”进行反省,主流的基调是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这一讨论在校刊上迅速引起著名的古希腊史学家唐纳德·卡甘(DonaId Kagan)的反击,他谴责他的同事在大难之后反而指责受害者。不过事情也就到此为止,大家求同存异,照样过着过去的日子。MIT的左翼健将、语言学大师乔姆斯基,公开把“9·11”与当年美国导弹袭击苏丹加以对比,认为两者无质的不同,只是美国那次杀人更多而已。对于这样一位国际名人的激烈言论,右派们似乎也奈何不得。
俗话说,柿子找软的捏。右派们在寻求打击目标时,先拿公立大学的不甚知名的教授开刀。“9·11”之后,4位左翼教授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主持讨论会,公开批判美国的外交政策,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北卡罗来纳州是著名的右派参议员杰西·赫尔姆斯(Jesse Helms)的老家。此公是过去30年中除了里根之外最重要的保守主义政治家。他反对种族平权,反同性恋,反人工流产,反联合国,同时维护烟草公司的利益,支持保守的基督教运动,并且几乎是拉美所有右翼独裁者的朋友。不久前,当“美国之音”抗命播放采访塔利班领袖的录音后,他坚决要求严办。一句话,保守主义在北卡的根基不浅。果不出所料,一位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知名校友、右翼杂志《头版》的副主编斯考特·鲁布什(Scott Rubush)在全国公共广播网(National Public Radio)发难,号召人们向容许反美集会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施加压力。结果,校方一下子收到几百个愤怒的电邮,并在北卡的州议会中受到严厉谴责。但是,该校校长发表强烈声明,捍卫教授的言论自由。从这一事例看,在当今的美国,言论自由比起一战时几个大学解雇反战教授的时期,已有了显而易见的进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能像北卡罗来纳大学那样。南佛罗里达大学最近将一位巴勒斯坦裔的终身教授除名。这位教授名叫Samial-Arian,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曾邀请了几位激进的穆斯林神职人员到美国开会。他还雇用了一位巴勒斯坦学者,并帮他办了签证。但这个学者回去后,成为巴勒斯坦恐怖组织“伊斯兰圣战者组织”的核心领袖。多年来,Samial-Arian声称他做这些事的目的是鼓励穆斯林知识分子和美国学者的对话,并且事先不知道这些人有任何恐怖主义背景。美国政府一直想对他采取措施,但就是找不到证据。“9·11”后,电视里公布了他的这些记录,进而使学校一度因收到死亡威胁而被迫关闭计算机系。由于学校不断受到抗议电邮、电话的骚扰,以及校友、议员、未来学生的威胁和压力,终于决定解雇这位教授。在美国,终身教授就是个铁饭碗,只要他不犯罪,按时上课,校方就无解雇之权。这也是言论自由的制度基础。而对Samial-Arian目前还找不出任何犯罪的证据,这次破例解雇自然是对大学长期维护的学术自由的侵犯。该校校长无奈地说:“我们尊重学术自由,但我们必须考虑学校能忍受多少对正常教学的干扰。”但Samial-Arian坚持说:“人们有权利听到那些非主流派的意见,我也有义务表达这些意见,因为我热爱真理,也热爱这个国家。”
另外几起案例,结果并不像上述两例那样黑白分明,却十分引入深思。新墨西哥大学的教授理查德·博斯欧德(Rich Ard Berthold)在“9·11”后开始讲他的古罗马史课时,开了一句不得体的玩笑“谁能炸掉五角大楼谁就会赢得我的一票”,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在新墨西哥的州议会和当地的广播网中,对博斯欧德的攻击持续了几个星期,博斯欧德本人因此面临被停职停薪一学期的惩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博斯欧德本人是个保守主义者。他事后坦率承认,他的玩笑开得愚蠢,活该挨骂,但他又说: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包括那些邪恶的言论。学校加给他的罪名包括“使用侮辱性语言”,这使他得出结论:“当今美国的校园正以社会正义的名义领导着不宽容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