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后,尼子诠久召开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在已经无望获胜的情况下,无须再无谓浪费军粮,于是,尼子军趁夜退军。冬天的大雪遮断了毛利和大内家追击的道路。
这场战争中,尼子犯了两大致命错误,其一是指挥决策的混乱导致军队配合不协调;其二,孙子云:“其下攻城”,在敌人的坚城下进行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历来就是兵家大忌,很容易导致师老兵疲,一旦遭遇敌人新生力量的反击,就会陷入崩溃。这是被无数战例所证明的事情。
尼子诠久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令人失望,他率领3万大军出击,却一无所获,使其麾下许多国人看到了尼子家的外强中干,也使毛利元就的气焰更为嚣张。这次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尼子家在安艺的盟友安艺武田家的灭亡,同时,许多的小领主也被大内家所拉拢,尼子家在短时间内就丢失了大量的领地。而尼子经久于天文十年(1541)的去世则更加重了尼子家的危机。
在危机面前,尼子家不得不设法挽救。尼子诠久接受了将军足利义晴名字中的“晴”字,改名尼子晴久,试图借将军的福气重振尼子家的威风。他再次出兵备中、美作,为团结国人进行了一连串的努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尼子家虽然在走下坡路,但并没有到灭亡的时候。大内义隆却认为时机已到,天文十一年(1542),大内义隆亲自担任总大将,联合毛利元就、小早川正平等安艺、石见的国人众侵入出云国。尼子军一边抵抗,一边在大内军中行使离间计,使大内军中原本就是首鼠两端的三刀屋久扶、三沢为清等地方豪族倒戈。大内家撤退的途中,大内义隆的继承人大内晴持因为船只倒覆溺水身亡。这一次,是大内家吃了哑巴亏。
经过两场大战以后,双方都没有了决战的心思。此战以后,大内和尼子这一对冤家先后走上了同一条没落之路。
四、月山富田之殇
天文二十年(1551),在大内氏的周防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天下的大事,这一件大事导致大内家名存而实亡。这件大事被后人称为“大宁寺之变”。
大宁寺之变的缘起要从大内和尼子两家之间的两次大战开始说起。大内义隆在军事上,所依靠的是以陶隆房为代表的“武断派”,在吉田郡山城之战中,就是陶隆房(后来改名为陶晴贤)率领大内军获得了胜利。但在攻打月山富田城时,大内义隆的养子大内晴持因为事故身亡,大内义隆经此一打击,从此不理政务,把军务完全交给了陶隆房打理,自己则与文人雅客吟诗饮酒,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大内家的内部也分裂为陶隆房为首的“武断派”和相良武任为首的“文治派”。相良武任是大内义隆的右笔,对喜欢文化艺术的大内义隆有着更深的影响力,因此,“文治派”就和“武断派”明争暗斗,互相攻讦。大内义隆试图调和家臣之间的矛盾,想让两家联姻,却没有成功,于是就坐视不理。陶隆房对大内义隆的不思进取也日益不满,作为大内家臣,他希望主君能有更远大的抱负。天文二十年(1551),这一切的矛盾聚集起来,终于爆发了一场内乱。
前一年春,义隆的近臣冷泉隆丰告诫大内义隆要警惕陶隆房谋反,要先发制人。在次年一月,相良武任发布了一份《相良武任申状》,状告陶隆房谋反。这份申状就成了导火线,相良武任眼看事情不妙,抢先出逃。八月,陶隆房正式策动谋反。久不理军务的大内义隆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能力。陶隆房作为周防的守护代,握有实权,可以出动约1万人,而堂堂正牌的周防守护大内义隆身边只有少得可怜的军队。到八月底,大内义隆被迫放弃山口,逃往长门,九月一日,在长门深川的大宁寺切腹自杀。
经过大宁寺之变的大内家名存而实亡,大内家的实权被陶隆房所控制。陶隆房立大内义长为傀儡家督,决定强化领地的军事实力,因此大增赋税,导致领地内小领主的极度不满。毛利元就乘机而起,弘治元年(1555),在严岛合战中,毛利元就击败了陶晴贤,两年后,曾为周防、长门、石见、丰前、筑前五国守护,雄极一时的大内家为毛利元就所灭。
在大内家走向灭亡的时候,尼子家却走上了短暂的中兴之路。尼子晴久在获得月山富田城的胜利后,力图重整旗鼓。天文十三年(1544),因幡守护山名久通宣布从属尼子家。四年后,美作高田城的三浦氏归属尼子家。到天文二十一年(1552),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承认尼子晴久为出云、隐岐、伯耆、因幡、备前、备中、备后、美作八国守护,尼子家在安艺、石见两国也存在的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说,这个时候是尼子家实力的巅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