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今我来思鸡鹅巷(13)

作者:薛冰


不知什么时候,思雨打开了空调。房间不大,不久已温暖如春。在他的抚摸下,她很快就重现出勃勃的生机。他手忙脚乱地为她宽衣解带,她不动声色地帮助着他。当她完全坦露在他的面前时,她的胴体显得更加瘦弱,简直像个孩子。她的一双玉乳宛如尚未成熟的酸果,全无丰腴可言,而浓荫下的私处,真似小荷初绽,让他心怀怜惜。曾经有一刹那,他的脑际似乎掠过不忍进入的念头,但肉体已如开弓之箭,一往无前。她的迎合立刻驱散了他所有的犹豫。她浅吟低唱似的呻唤更激起他的勇武。

他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酣畅的快感,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难以言说的销魂摄魄。

在他起身穿衣服的时候,思雨温软的胳膊又搂住了他的颈项,在他的耳边轻轻地吻了吻,说了一句让他颇费思量的话:有些事,既然开始做了,就应该把它做完。

贾为国是个令行禁止的官员。上任之初,他去某处视察,电视台一位记者为了抢镜头,扛着摄像机,赶在他的前面进了电梯。他在电梯里就摸出大哥大给电视台台长打电话:不要让我再看见这个人。

这位记者果然就此消失。

杀鸡吓着了猴。新闻界的同仁,无不将此事引为鉴戒。

所以,在鸡鹅巷拆迁纠纷中,贾书记不但临阵退让,而且大开善门,完全出乎韩云霈的意料之外。记者毕竟是记者,真想打听点什么,还真挡不住他们。谜底很快就揭晓了,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国家文物局那份匆匆赶到的红头文件,而是新华社一位记者写了份内参要发;贾为国得到消息,唯恐弄到中央,会被领导认为他缺乏执政能力,影响仕途,急于平息风波,才不得不舍车保帅,让贾为民做此让步。

这才是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贾为国这位唯物主义者,是学过辩证法的,懂得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也懂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道理。贾家在鸡鹅巷损失的物质,理当化为精神上的收获才是。那几天,金陵城里的电视报纸广播,对鸡鹅巷展开了立体轰炸,鸡鹅巷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被记录在案。鸡鹅巷人争先恐后与拆迁指挥部签立合同,鸡鹅巷人手捧增补的拆迁款热泪盈眶,市委市政府领导亲临鸡鹅巷了解拆迁户困难,有关部门为鸡鹅巷人准备了妥善安排的过渡房,鸡鹅巷人连夜搬家以配合“老城区改造”,鸡鹅巷人迁入新居笑逐颜开,鸡鹅巷拆迁注意保护历史文物,乔家大院毫发无损……鸡鹅巷三个字的使用频率之高,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鸡鹅巷,这条历尽沧桑的千年陋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这一场大合唱,韩云霈反而失声了。因为他正沉缅在与思雨的缠绵之中。

有一回,云消雨散之际,韩云霈感慨地说,多亏七奶奶为你取了这个好名字,才有我们这一段缘份。

思雨说,所以我不能让你担个空名。

他说,就这么简单?

她说,也是为了了解你。有人说,要了解一个女人,就要跟她上床。男人其实也一样。我就不相信有什么正人君子,真的不解风情。果然,一上床就原形毕露了。

他说,你的胆子也真大,不了解男人就跟他上床,不怕碰上坏人?

她说,你不是坏人吗?

他说,你以后还是应该小心些,真要碰上个坏人,就难以收拾了。

她说,男人都是这份心思--我可以,别人不可以。

被思雨一语道破,韩云霈不免有些尴尬。他明白在思雨这儿所得到的欢娱,于他已属非分;而他还想着独享,就更是得寸进尺了。他转开话题,说,看不出来,七奶奶能活用《诗经》,品位不低呀。

思雨冷笑道,你才明白呀!七奶奶芳名玉清,当年是汇文女中鼎鼎大名的校花才女。抗战前那几年,金陵城里的沙龙雅聚,哪次都少不了乔家七姑……对了,就你们《古都晚报》文化版上,还登过乔家七姑出嫁轰动全城的故事呢。

《古都晚报》创刊之际,正逢文化界的寻根热,文化部特为辟了几个弘扬地方文化的栏目,都以金陵的老街坊命名,以作为文化短论专栏的“评事街”最切题;韩云霈主持的栏目叫“锦绣坊”,旨在重温古都繁华。他依稀记得,是发过什么人的一篇文章,回忆民国年间金陵倾城围观乔家嫁女。可谁能想到,当年英姿风发的乔玉清,就是现今那个衰朽不堪的乔老太?

乔家大院藏龙卧虎,随便拉出个老太太来,都够你说道的。

韩云霈忽然冒出了个新主意。既然乔家大院里蕴藏着如此之多的奇人轶事,为什么不充分利用,以他们为素材,创作一部作品呢?这些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精彩,只须如实记录就成,但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还是采取长篇小说的形式为宜。他虽然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由于职业的关系,读过的长篇小说并不少。报纸副刊都有长篇小说连载的专栏,他总能从一部长篇小说中,节取最有诱惑力的两三万字做连载,所以完全懂得长篇小说是怎么一回事。这就不细说了,总之,如果写成一部多卷本的史诗,就打算一百万字吧,相信它定将轰动当世,流传永久。当然了,图书出版的同时,还可以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就像电视台正在播放的《秦淮人家》系列片,背景都在一个大院里,人物故事各各不同,就打算一百集吧,那北门桥乔家大院可就出了名,笃定会比南捕厅甘家大院更红火。这件工作,即使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作为毕生事业,都是值得的。

这部大作,理应由他和思雨两人合作,思雨讲故事,他来执笔,正是珠联璧合。

思雨轻笑道,五年,十年,一辈子,把我留在你的身边,也就名正言顺了。

这不是正好吗?

好。当然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