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启蒙起点之一:清末洋务学堂的“膏火银”(1)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作者:陈明远


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启蒙。这是我国文化人不同于封建文人的基本特点之一。

启蒙(enlightenment )是开创于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运动。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说:“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幼稚(未成熟)状态。”

我国启蒙的真正起点是清末的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文化和现代技术。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才逐步认识到现代化的精髓是科学与民主。我国现代化的过程长达百余年,至今没有完成。

19世纪60年代以后,满清晚期少数新派人士办洋务、兴“西学”。将近40年间的所谓西学包含两方面,即为政治外交服务的“西文”和为富国强兵服务的“西艺”。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

从同治元年(1862)起,洋务派先后设立20多所“西学”学堂。根据我收集的历史档案资料考证,可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主要传授“西文”的方言学堂,也即外国语院校(把西方语言称作“方言”,还是以“天朝”中央帝国自居)。第二类是主要传授“西艺”的实业学堂,也即技术院校,包括水陆师学堂,也即军事技术院校。后来也有一些新式学堂兼顾“西文”和“西艺”,但总有所侧重。此外,必须重视(而过去文化界忽视或鄙视)的武备学堂即培养新式军官的军政学堂,在我国近代社会、政治、军事史上起了很大作用。

设立“洋务学堂”同文馆等,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人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同文馆是新教育潮流的“最初的源泉”参看丁韪良《同文馆记》上篇,写于1907年6月19日,载《教育杂志》第27卷第4号。。

这些“西文学堂”和“西艺学堂”规模都不大,生员通常仅有百名左右。例如--

京师同文馆最初的英文馆学生只有10名;后来增添法文馆和俄文馆,各馆也只有10 名学生,共30名;到光绪十三年(1887)学生共120名。上海广方言馆初办时,学生40名,以后陆续增加,最多时每届80名。1896年,湖北自强学堂开设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四门,每门30名,学生共120名。洋水师学堂分为三班,学生最多时为120名。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科和管轮科各60名,共计120名学生。

在经济生活方面,洋务学堂所有的学生,每月都能得到“膏火银”的优待。所谓“膏火”是书院时代的名称,意为灯油费,就是每月发给几两银子,作为奖学津贴,以此鼓励“西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