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墍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
=1=
倘若我是男儿身,一定要娶这个女子为妻。
不为旁的,只因这世上如此率性的女子已不多见。
=2=
《摽有梅》是诗经中很有名的一首求爱诗。后人的解读版本有两种。
其一是说梅子成熟时,女子在树下哀歌:快去摘那些梅子吧,树上还有七成的果实,你们这些家伙要是想娶我,就去选个黄道吉日吧。而随着树上的梅子由“七”变成了“三”,仍旧没见小伙子来提亲,女子急了,歌词便由“吉兮”换作“今兮”,大有“你敢提亲我就敢嫁”的味道。可中意的男子还是没出现,女子大急,再也顾不得礼数,只要男人肯开口,自己就准备答应了。
其二是说女子臂挎着一筐梅子,一路走着,一路向遇见的男子们抛去。筐里的梅子越来越少,女子的心情就越来越急。两经示意,男子都没有反应,女子干脆直说了:帅哥,你过来,我们聊会儿吧。
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只一个“急”字,就道出了这首诗的真谛。我在这“急”的情感和韵律中,读到的都是女子恨嫁的心情。尽管女子一直在喊“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可我们看见的都是她在频频向小伙子抛出梅子绣球。那句“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这样更为直白一些。
不过也正是因为“我求庶士”的事实被女子唱作了“求我庶士”,才更彰显了这个女子的小智慧、小可爱甚至是小骄傲。她借梅子的多寡来暗示自己青春的流逝,借梅子的抛出来表达自己的待嫁之心,明明是自己按捺不住春心,却还要庶士来“求我”。真是既表足了情又留足了面子。
据传范宣子出使鲁国,想请鲁国帮助伐郑,却又不知道鲁国的心思的时候,就吟了一段《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绣球抛出去,却并没有真的开口去求,既表达了意思,又给自己和国家留了面子和余地。鲁国听了之后,立刻心领神会,回的是《小雅·角弓》里面的句子:“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选矣。”角弓的弦要时常调整,兄弟夫妻之间,也要时时叙旧,不要疏远了。其实意是,我们两国兄弟之邦,一衣带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了。
可见隐喻固然好,也要听的人懂得才成,不知道那个采梅女子所追求的男子是不是能领会她的一片痴情苦心。
=3=
《国语·越语》里说,越王勾践曾下令“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朱集传》中也曾提有一句,“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有强暴之辱也。”“嫁不及时,强暴之辱”这话多少有些骇人听闻。不过古时女子的社会地位的确是建立在婚姻与家庭基础之上的,这点毋庸置疑。没有婚姻的女子,在娘家是没有地位的。将这首急切的求嫁诗,置于其历史背景之下,轻声诵读,我们不免在俏皮的词语与大胆的表白背后,品出一丝丝辛酸的滋味,就如同女子手中的梅子一般,一口口吃下去,自有酸涩浸满身心。
我们生在了好时代,不必有“嫁不及时,强暴之辱”的担忧,不过适婚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结婚却是死无葬身之地。”每每听了,也让人汗颜。
=4=
说起“恨嫁”这个词,不由得要佩服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粤语用“恨”来表示极想,巧妙地融合了由爱生恨、无爱无恨的因果观点,想而不得,于是就那么恨起了“嫁”来。
闭上眼睛细细琢磨“恨嫁”这个词,自然就想起了《摽有梅》里的女子,自是那般古灵精怪聪明自傲的女子才会对“嫁”生恨。恨男子迟迟不来,恨男子迟迟不娶,恨这个男子让自己离了父母,恨自己的人生从此没了更多的可能……
其实,恨嫁的过程,也在“盼嫁”。盼早知道自己的他是什么样子,盼早脱离父母的唠叨与管制,盼一种美好生活构想的实现,盼自己飞上枝头变凤凰……可一盼不来,二盼不来,盼来盼去,就真的盼出了恨意。因此母亲嘴里有句真理“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可见女子恨嫁的恨意有多深,不单单要恨迟来的男子,还要恨父母--为什么没给我美若貂蝉的貌,为什么没给我聪若清照的才,害得我迟迟嫁不掉?
=5=
恨嫁的女子有两种,一种是愁嫁的,一种是难嫁的。
愁嫁的典型是刘若英在《粉红女郎》中扮演的“结婚狂”--乍一眼看去,没身材;深入一打听,没钱财;仔细一接触,没人才。图貌图金图前途,哪一样都不沾,实不是男人娶妻的目标。其实“结婚狂”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类女子最大的资本就是人好,可这个优点太隐私,非深交而不可见,不假以时日,是难以看见的。
难嫁的典型也是刘若英,现实中的刘若英。因为太优秀,会令身边的男人自叹不如自惭形秽,自然也就不敢追求。而女人爱情的起因一般是来自女人对男人的崇拜,太成功的女人已经很少遇上值得自己崇拜的男人了,爱情也就无处滋生。难怪戏外的奶茶也曾笑谈:“身边有许多朋友结婚,每次都让我十分惆怅,更惆怅的是该怎样给红包。后来我决定,每长一岁,红包就少200元!因为越长大,我在这上面回收的可能性就越少。”虽是玩笑,却也带了一丝丝恨嫁的味道,大有“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曲高和寡的凄凉。
=6=
有言传说,恨嫁有三种境界:
一恨,想嫁的人总不理我;
二恨,嫁的人不是我最爱的;
三恨,到死了才知道自己最爱的人就是自己所嫁的人。
如此看来,解决恨嫁的办法只有一个--我求庶士。但这个求不是乞求,而是追求。中国古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意思是说男人追求女人往往要经历翻山越岭的艰难,而女人追求男人则像掀起一层纱帘一样简单。
如此便利的天时女人们为何不抓住呢?有句戏言说得妙:“男人追女人隔座山,女人追男人隔层纱,但男人往往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女人,而女人得不到自己喜欢的男人,因为男人不怕翻山越岭,女人却怕伤了指头。”
在这件事上,我很欣赏虎妞,一句“俺要你,你要俺不?”直接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当然,我们不是虎妞,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时刻提醒我们要做乖女、淑女,在男女之事上尤其要矜持矜持再矜持,结果我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成了白骨精,另一部分人做了剩女--好男人则都被虎妞们收进了房里。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即使求而不成,也没什么,男人追求女人也不是每每都会成功,我们失败一次又怕什么呢?
记不得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诗了--“矜持的季节,所有的花期都将推迟!”
看来,花开也要趁早。
=7=
念及《摽有梅》,就不免想起唐朝杜秋娘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个梅落有声,一个花谢无语,同样的青春年少,也同样的禁不起岁月空待。而这样的怀春之情,从《红楼梦》里林妹妹的口中吟出,则更多了几分悲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我本易哭,所以不太喜欢读这样悲凄的句子。我更喜欢席慕蓉的《莲的心事》。
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现在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太迟
在她的涓涓细笔下,怀春少女的寂寞心事娓娓道来,忧郁而热烈;也不乏青春易逝时过境迁的惆怅与感伤。但所有的情绪都是淡淡的轻轻的,不沉郁悲哀。能把“恨嫁”之心写得如此婉约而美好的,也只有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