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字小钱=无钱

金钱统治 作者:陈雨露


  

京剧中,董卓的脸谱也是一个大白脸。

很多时候靠京剧脸谱评价历史人物很不靠谱,因为京剧十有八九是君君臣臣。但董卓确实是坏人,是坏人中的坏人,虽然未必坏到绝后,却绝对称得上空前。

《汉书》记载了汉末的一首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里卜,不得生”,“千里草”、“十里卜”合起来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则是诅咒董卓死掉。

史书中的民谣未必真曾流传,却是历史对董卓的基本评价。

但凡能在史籍上留下只言片语的都是牛人,都有特殊才能,起码现在每年的十大杰出人物有99.9999%(小数位趋于无穷)不可能在千年后的史书上流传。

牛人,未必是好人。

能留下名字的人,说得文明点,无论好人坏人,都有理想;说通俗点,无论伟人俗人,都有念想。大家图名、图利,总有个追求,都有个想法。但董卓这个人,以我的智力,想了很多年也没明白,他究竟想干什么。

董卓出身于陇西士族,年轻的时候勾结诸羌酋长组织叛乱,后来,不知哪位地方官如此没脑子,竟然任命他出任兵马攒(州军首领),他就反过来打击羌族。而且,董卓实在没什么军事才能,面对一群农夫出身的黄巾军,竟然屡次战败,要知道,他手下的士兵可是职业军人,黄巾军,则是一群农民。

灵帝薨,董卓借外戚、宦官同时衰微之机另立汉献帝,就此掌控了朝廷中枢。

不论董卓掌控朝政的合法性,反正皇帝是“地主阶级总头子”,他们祖宗取得皇位的历史一般都不怎么光彩。

问题是统治者个人杀伐决断会影响整个帝国,一个好的当权者或许能把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就是坏的当权者,抢劫也总会有个限度,起码不会明抢。

一般来说,当权者打击异己,或者敛财,总会有个章程。强势者总会设计一种制度,或者说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被剥夺者有苦难言。虽然制度设计存在很强的剥削性,但总有制可循,被剥夺者可以在能力范围之内适应、改变这个框架,可以阳奉阴违,甚至拒不执行。

比如,汉朝币制:无论三铢、五铢、八铢还是新朝王莽古钱,其实都很不厚道,属于背地里阴人,本质都是为皇权打击异己。即使如此,社会说到底还是有规范的,居民还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董卓是个实在人,实在人不在背地里阴人。

董卓拿出来的办法,是明抢。

在都城洛阳就直接纵兵“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这就比较离谱了,就是说,坐在家里,也会进来一群官兵,直接抢劫,而且保证你无法报警。

明抢,当然会犯众怒。

刘岱、张邈、鲍信、袁术、曹操、孙坚、王匡……你知道的、不知道的,纷纷起兵,共推袁绍为盟主,组织联军讨伐董卓。

董卓应对的方式,无论如何我也接受不了。

他下令把洛阳城方圆二百里内所有的宫殿、衙门、民居等,一律烧尽,尽掘汉代诸帝坟墓,取出殉葬品,然后屠戮居民,然后跑到了长安……

跑到长安,董卓总算吸取了点教训,不再直接纵兵劫掠都城。于是,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币值更迭——无字小钱。

初平元年六月(190年),到长安后仅4个月,董卓就下令融毁五铢钱、洛阳铜器,还有秦始皇收天下金铜铸造的铜人(12个被毁了9个),改铸小钱,即臭名昭著的无字小钱。

所谓小钱,到底有多轻,史籍没有记载,从现在出土文物来看,必定轻于2铢钱,不足1克,没有纹章、没有钱缘轮廓,简直就是破烂。

小钱问世,搞得长安一石米要3万至4万钱,实在是有点夸张。虽然三铢、四铢钱也是掠夺财富,但好歹还是钱币,而且朝廷要靠自身信誉推行。董卓小钱完全靠武力推行,这已经不是铸钱,是赤裸裸的抢劫。

当掠夺超过被掠夺者的生存极限,就会转而掠夺自己的同伙,很快董卓以小钱支付军款。貌似强大的统治者,真正失去民心时,军队会放下屠刀,甚至会掉转刀口,因为军队和他的支持者本身也是被掠夺者。

董卓的下场当然是罪有应得,最终,曾经支持他的手下(吕布、李肃)干掉了他,“吕布戏貂蝉”就是在这段历史上演绎出来的。

很难明白,董卓为什么如此裁度国家政事,喜欢用明抢的方式往自己腰包里搂钱。如果董卓只是一个土财主,他最多也就为害一方;如果他是一方诸侯,最多也就祸害一个地区;很遗憾,董卓是当权者,要祸害全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