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上午,包玉刚回到香港,悄悄地住进平时很少去的希尔顿酒店,并在那里秘密约见自己的财务经理。财务经理认为,怡和提出的所谓 100港元收购一股,是用股票和债券作交换,不能马上见到实惠。而他们出现金,即使报价 90港元,也有成功的把握。但是包玉刚要的是百分百的成功,要的是速战速决,让怡和完全没有反收购的机会!
“如果我们出价每股 105元,那么对手绝对无法还击!”财务经理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包玉刚认为,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虽然这样做要多付出三亿港元。但这是根据对手的底牌确定的,可以稳操胜券。于是他毫不犹豫,一锤定音: “105元一股,就这样定了! ”当天晚上,包玉刚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宣布以个人和家族的名义,开出 105港元一股的高价,现金收购九龙仓股票 2000万股,把所持股份提高至 49%!收购期限只在周一、周二两天,但不买入怡和及置地手上的九龙仓股份。同时,他也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宣布这场气势恢宏的反收购行动的开始。
怡和财团没能让包玉刚晕头转向,反而大大伤了自己的元气,最终,他们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拱手让出九龙仓。
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收购战,也是一场典型的“闪电战”。从正式开始至收购结束,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包玉刚就拿到了 49%的九龙仓股权,一跃成为九龙仓的第一位华人主席。这一战真可谓是势若破竹,干净利索,把怡和洋行与置地公司打得绝无还手之力,更显示了包玉刚令人震撼的战斗力和非凡的魄力。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狠狠地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大涨了华人志气,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 21亿港元的事情,也成为香港商战史上的一个传奇。
对于包玉刚来说,九龙仓一役是他整个登陆行动的第一场大战,是非赢不可的。如果收购失败,不但资产损失惨重,也会极大地打击自己的登陆计划。如果胜利了,则为他的整个登陆行动抢占了第一个桥头堡,为他的海上资产向陆地转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他能否逃过航运业大萧条的关键。经过这一战,包玉刚名声大震,其策划之缜密、出价之豪气,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其果断坚毅、志在必胜的王者气派,更是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几年后,在他收购会德丰的一役中,仍可以看到这种威信的震憾力量。1985年2月,包玉刚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的控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 1986年初春,包玉刚耗资 2亿港元,收购了港龙航空公司 30%股权,出任港龙航空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同年 8月,包玉刚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惊人速度,集巨资大举购入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 %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迫使莱斯银行收购渣打的计划宣告破灭。包玉刚的“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至此,包玉刚的“王国”版图从海洋扩充到了陆地和天空,投资遍布世界各地,业务涉及地产、运输、酒店、通讯、百货、电脑科技和传媒等领域。他的财富也多得令人咋舌,他自己开玩笑说:“我不愿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因为害怕由于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脏停止跳动。”
乘风破浪,传奇人生画句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这句诗,是包玉刚最喜欢的,这也是包玉刚年轻时的志向,同时也是他年长时的成就。正是包玉刚身上所具备的这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精神,帮助他创立了毕生辉煌的事业。
包玉刚的身上,始终散发着自信所带来的人格魅力。由于自信,他才敢于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涉足航运业;由于自信,他才敢于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靠融来的巨资购买旧船,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也正是由于自信,他才敢于一反航运业的惯常套路,以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夺得世界船王的宝座。
有人说,“无商不奸”,但包玉刚在这个大染缸里纵横驰骋,却没有受到一点污染。在他身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经营方法获得了完满的结合。他的信誉、顾客的支持是他的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大法宝。
1991年 9月 23日, 73岁的包玉刚在家中突然离世,震惊了世界政商两界。包玉刚的遗体,被安葬在美国檀香山北部,距市区约五六十公里的一个名叫“神殿之谷”的地方。墓园几乎占了整整一座山丘,园内满眼翠绿,风景旖旎。在墓园内的一座实木搭建的方亭里,安放着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面刻着:包玉刚,生于 1918年 10月 13日,卒于 1991年 9月 23日——没有生前那一长串令人眩目的头衔和那顶名闻四海的桂冠。
包玉刚就静静地躺在这里,面对着他的人生大舞台——无边的大海。在黑色的墓台上,镌刻着这位世界航运奇迹的创造者的治家格言——“持恒健身,勤俭建业”。
正文
审时度势,船王转型(5)
亚洲华人企业家传奇 作者:牟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