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穷人起点低底子薄,所以要加倍努力(2)

穷二代富二代 作者:钱图


正所谓集思广益,人一多,产品的数量上去了,质量也提高了一个档次,还开发了新品种。他们大量炮制简易的工笔连环画册,就像中国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那种小人书,只是故事情节更简单,制作略显粗糙,风格近似于现在的“手绘绘本”,只不过每一本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公开出版和批量印刷,这也正迎合了“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他们挣来了高于之前几倍的利润。
  
  随着产品大开销路,这几个人的字画作品也出现了供给困难。他们毕竟年纪还小,正是贪玩的初中生,本来课业负担就不少,放学之后做完功课很希望玩耍和休息。有零花钱赚,大家都干劲儿十足。可是新鲜劲儿一过,就有了见好就收的想法。任远倒是雄心勃勃想把“公司”做大,其他几个小孩不想再吃苦,嚷嚷着要分红。任远算了算,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得到的毛利有5000美元之多。这5000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我曾经查过相关资料,虽然不够精确,但是大致可以做个参考,一个本科生在美国留学4年的话,生活费大约要36万美元,一年9000美元。中学生任远,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用放学之后的课余时间,挣出了一个本科生大半年的生活费。
  
  小公司散伙之后,任远不愿意放弃这个商机,于是跟国内的朋友联络,希望从中国批量买一些有中国特色的书画作品和连环画去美国卖。这个想法不错,不过,后来经过计算,由于是印刷品,运费相当高,算上各种成本,这种做法的利润并不多,所以任远放弃了这个路子,继续寻找其他生财机会。
  
  在后来的6年时间里,任远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并且“倒买倒卖”过很多东西。他从来没有像媒体说的很多留学生那样去刷盘子、当收银员,从事蓝领工作——一方面是他实在年纪太小,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他有他自己的骄傲:我要用脑子赚钱,而不是靠力气赚钱。
  
  回国读大学,是任远自己做出的决定。任远的父亲已经远非当年可比,家业越来越大,原本希望任远在国外读金融专业,最好在华尔街扎根。任远却希望回到中国来,他很坦率地说,他想家,想北京,想念故宫和北海,想念豆浆油条和煎饼果子,想念一起弹玻璃球、捅马蜂窝的发小,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80后,这与贫富无关。
  
  至于任远身边的几个富二代,也就是上次一起踢球的几个人,也都不是无所事事的浪荡公子。之前我只关注任远,进入公司之后发现他们也都是公司的“董事”,公司有他们一份子,无论是出钱,或者出力。
  
  李晓春是学信息管理的,堪称电脑天才,家境殷实,在学校有个学号,但是很少去上课,原因是学校机房的电脑设备太差、信息太陈旧,无法满足他的需要。这个广告公司有他的股份,他还作为制作总监负责广告后期的制作部分。大学毕业之后,我们这个公司卖了,他拿着丰厚的利润,没要老子一分钱,出国留学去了。后来致力于搜索引擎的开发,在某知名企业做到了高层。
  
  欧强是学美术的,书香门第出身,据说家里随便拿出一张有字的纸张都可以卖出好价钱。我见到过他爷爷鹤发童颜在我们学校湖边打太极拳,道骨仙风,神仙风范。欧强在几岁的时候画的国画就拿过国际大奖,后来主修设计。他与任远家是世交,据说任远的一个表妹曾与他“指腹为婚”,不知道真假,原本欧强想出国深造,是任远硬拉他留在国内给他帮忙,交换条件是巴黎郊区的一幢别墅——大学毕业之后用公司的盈利购买,外加巴黎最高级别的画展机会一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