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年纪相仿的任远,忽然像个老皇帝在选太子一样,向我讲了“接班”这件事。难道他真的要把公司交给我管理?我是万万不敢想的。这个念头只在脑子里飞快地闪了一下,立刻被我否定了。其实,这也是我的弊病之一,在野心方面向来不敢有非分之想,如果我真的对任远的公司有所图,凭他对我的赏识和信任,加上我后来的努力,我很容易就能成为这个广告公司的总裁了。
而且,我另外一个疏忽之处是,没有进一步去揣摩任远所说话的含义。他为什么会对房地产行业这么熟悉呢?我想,比喻就是个比喻,任远那么喜欢广告,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创办的公司转行做房地产的。而且,传说中,地产江湖充满了险滩和暗涌,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随便进去分一杯羹的。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凭着一股子锐气就可以跟地产大鳄们抗衡吗?我的思维还是跟不上他的思维,这也注定了我后来没能成为北京城里最受人痛恨、却也最幸福的人——地主。
不管怎样,任远这次谈话是我生命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从此之后,我在公司工作时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在这个公司处于什么位置?”我经常这样问自己。
1你想在组织中达到某个位置,或者在产业中占据某个地位,都需要有独当一面的本领,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个方面,你要做到专而精,既可以做具体的工作,又可以给予新人恰当的指点,又可以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其进行超前预测。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你才能站在高层,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成为行业的魁首和精英。
2很多人进入职场都是从基层做起的,也就是充当“建筑工人”的角色。记住,这是必经阶段,也是过渡阶段。在这期间,你一方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要迅速了解整个组织的架构和相关产业的动向,找准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对基础性的工作嗤之以鼻,殊不知,浪费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唐骏进入微软之初是一个程序员,董明珠进入格力之初是个一线销售员,正是这些一线工作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行业情况,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精英人物,并且借此脱颖而出。
6智商和情商的双重变奏
有些人就适合做业务,这需要智商;有些人就适合跑关系,这需要情商。事实上,真正智商超高的业务天才和情商超高的交际高手都很少,都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想在职场里取得好的成绩,业务只要不落后就行了,关键还是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一般来说,公司对员工的试用期都是三个月,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三个月算是一个基本数。这个规定不知道是谁最早提出来的,真的有它的合理性。从我自己的体会来看,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一个人适应新环境、新角色,调整自己的心理。我在任远的公司工作了三个月之后,工作能力往上拔了一大截儿,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开始的畏手畏脚、低眉顺眼,变得理直气壮、挺胸抬头了。
能够有这样的转变,我分析,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我不再是个吃闲饭的门外汉,我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了。前面说了,我刚刚进公司的时候对广告文案的撰写一窍不通,完全找不到感觉。不是天才,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想写出像样的东西很难。当时,带我入门的师兄完全没有好脸色,几乎是用眼角的余光看我,对我犯下的可笑错误更是毫不遮拦地嘲讽和挖苦。在他看来,我就是抱着任远的大腿混进公司的一个闲人。虽然我拿计件工资,写不出东西就不挣钱,但是,我每天喝公司的水、耗公司的电,仿佛本身就是一个“吃别人嘴短”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