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和实战演练,我对广告文案的撰写已经门清了,简单的文案几乎可以一次性通过,写完第三个广告宣传单的时候,师兄当着我的面跟任远说:“小远,钱图这孩子真是不错,进步很快,以后简单的单子就交给他做吧,我得节约时间做大单子。”有了师兄的这句话,我信心倍增,腰杆儿硬了不少,接过工资时手心里也不会潮乎乎地满是汗水了。
第二个原因,我跟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公司运营时间不长,从人员上看,除了李晓春、欧强、岳伟和任远这几个高层管理者兼股东,其他的都是新招聘进来的。既然都是“新人”,大家就比较容易沟通,不存在老人欺负新人的情况。另外,我还是在校生,年纪比他们都小,他们对我就比较照顾。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心怀谦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而其他的能够进来工作的都是业界“牛人”,这样一来我见到谁都是点头带笑,他们就更不会为难我了。公司里除了任远他们几个知道我的身份,其他员工都不清楚我跟老板是同学关系,以为我就是普通员工,所以也不会防备我什么。大家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忙忙碌碌,中午一起吃饭聊聊天,下班了就道声再见,颇有几分相忘于江湖的洒脱。这样简单的关系,我非常喜欢,无形当中也让我紧绷的情绪得到了放松。人一放松,脑子就好使,潜能容易开发出来,我写东西思路就清晰多了。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逐步由学生变成了上班族,学校里为人处事的方式一点点转变了。我从小学到大学当了十几年学生,思维方式是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对待老师要尊敬,对待同学要团结,做到这样就可以了。而且,由于我成绩优秀,即便是有性格上的小瑕疵,老师也不会对我深究,甚至跟同学闹矛盾的时候,老师多少会偏袒我。但是,到了工作岗位,这种优待就不存在了。我面临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对人怎么称呼,哪些话该说,如何跟别人沟通,我都得从头学起。如果毫不忌讳,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跟公司老板任远算得上是朋友关系,虽然不是发小、同学那种亲密无间的兄弟情义,但是毕竟私底下一起踢球看球,有更多的“亲密接触”。如何处理这层关系,我就要动动脑筋。我不能在其他同事面前显露出“我是老板的哥们”,那样别人会以为我狐假虎威,要么厌恶,要么巴结,而任远也会以为我在利用这层关系,从而降低对我的评价。
我还要处理好跟师兄之间的关系。其实按照年纪来算,师兄是我们这个公司里年纪最大的前辈之一。我们是80后小辈创业,师兄年长我们10岁,已经是业界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够被任远挖过来,就是看中这里空间广阔,可以大施拳脚。这样的一位牛人,最讨厌我这种菜鸟——更何况是半路出家学广告的。我知道任远是为了我好,特意找这样一位“大树”让我靠着乘凉,学到他的真本事。我不能辜负任远的好意,就只能硬着头皮跟师兄处好关系,还要陪着笑脸去讨好他。换做以前的我,根本无法想象,但是,进入职场了,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为了学到东西,为了赢得印象分,我只能忍受他的任何冷言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