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疮痍满目(1)

1750-1950的中国 作者:汪中求


年轻的光绪皇帝在紫禁城内三次召见了败军之帅李鸿章,每次召见都持续了很长时间。皇帝陛下极为诚恳地与这位年事渐高的三朝老臣,就战争的败因以及即将举行的和平谈判,交换了意见。因为,日本政府指明道姓,要求李鸿章作为大清帝国的代表,前往日本议和。失败者求和,注定要接受巨大的屈辱,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但是,“了却帝王千古事”,为儒家忠义之本色,李鸿章没有犹豫和退缩,而是勇敢地接受了这项求和使命。只是,此刻的李鸿章在如何不辱皇帝陛下使命的问题上,却没有半点把握。李鸿章自己曾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今“揭破”了,只有硬着头皮引颈挨刀。

(注转引自《清史十五讲》张研 牛贯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马关条约》很快签订,李鸿章的外交才华,未能避免大清帝国的惨重损失。遭到日本刺客小山丰太郎枪击,头部中弹,或许让李鸿章从他的谈判对手那里得到了一点点同情,却没有为他的祖国改变条约所带来的糟糕结果。台湾、澎湖列岛从此落入日本人手中长达半个世纪,一直到二战日本失败以后,才由后来的中国政府收回。日本人还从大清帝国获得了两亿战争赔款,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在战争中大肆掠夺所得,日本人获得的直接经济利益,折合日元达5亿多,相当于日本六年多的财政收入,而日本为整个战争的支出不过1.5亿日元。日本下关地区新干线两侧庞大的钢铁工业,就是依靠这笔赔款起步的。因为俄国人担心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受损,以发动战争相威胁,日本最终放弃了辽东半岛,但这块中国人自己的领土,却在俄、德、法三国的“居中”调停之下,由中国政府另付3000万两白银,才得以赎回。

《马关条约》所带来的诸多损失,此时还无法得到准确估计。大清政府当前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筹集这笔巨额的赔款,向外贷款似乎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愿意为帝国政府贷款的不在少数,但这些贷款的机构和国家,显然不是为了发扬国际主义或者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盯死了为贷款提供担保的海关关税、矿产资源的开采权、铁路桥梁的修筑权。

大清政府的海关税务司,自1860年代以来,一直由北爱尔兰人赫德掌管。清、日战争以前,大清政府所负外债不多,由这位才能卓著的理财高手掌管的海关税务司,给帝国带来了丰富的财源,为帝国兴办现代教育以及现代工业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战争以后,大量贷款项目随之产生,海关税务司以帝国的关税收入为部分贷款项目担保,赫德也参与了多项贷款谈判,大清的海关遂基本上被国外的银行团把持,赫德也得以参与大清政府的诸多行政决策。

为了取得巨额贷款来支付向日本的赔款,各地的矿产开采权以及路权,也被大清政府抵押给了外国。法国在云南、两广,英国在山西、河南,德国在山东,俄国在东三省均取得了矿权和路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没有改变。到了下个世纪,全国各地多起革命运动,亦由护路护矿而引起,从而直接把大清政府送进了坟墓。

甲午之败,大清帝国最后一层神秘的面纱,由日本人撕下。来自东南西北的洋鬼子们,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了。他们甚至觉得,如果不趁此大好机会捞上一把,简直不好意思。

洋人们的抢劫,花样百出,名目繁多,而且相互之间,竞相仿效。一是划定国中有国的租界,租界形同各国的国土,各国可于各自划定的租界内行使全部主权,而中国的主权反而不能在租界内行使。次为租借,其实就是占领,一般租期为99年,中国军队不得在租借地内外设防,甚至不能进入附近地区。再次为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必须承诺不将各国的势力范围割与他国,各国在势力范围内独享铁路、工矿、电讯等建设权利,如中国在各国的势力范围内建设同类工程,则不得由第三国投资,不得聘请第三国的技术人员。依此观之,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实与殖民地无异(这便是后来的教科书上所说的“半殖民地”)。

德国人借口有本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以保证本国公民安全为由,派军舰占领胶州湾,强行租借青岛,并把整个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

俄国人紧随其后,派军舰进入旅顺,强租旅顺、大连,并把整个东北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3年前,由于俄国人的干涉,日本人吐出了吃到嘴里的旅顺、大连,大清帝国为此对俄国人感激涕零。原来,俄国人早就为自己打好了算盘,帝国政府除了多花3000万两银子外,一无所获。

法国要求租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视为他们的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不将三省租借给他国。

英国除在长江流域保持强大的势力外,又在北方租借威海卫,在南方扩充香港的界址,租占九龙半岛。

日本则迫使清政府承认福建省为其势力范围。

美国因忙于菲律宾事务而姗姗来迟。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列强疯子一般的抢夺之后,先后两次提出了著名“门户开放”宣言,强调维护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与独立,但美国人的这一宣言,对清国实际上的益处不大,如果非要说有,那也只是避免了各国在清国的利益冲突,而使帝国有了一份令人啼笑皆非的安稳。美国人自己则于此宣言中大获裨益——从此与各国共享在中国的利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