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谷底(2)

1750-1950的中国 作者:汪中求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6天后,日本宣布投降。苏军仅以“六天大战”,即控制了东北全境。苏联人如此精准地选择出兵的时间,当然不单单是为了解放水深火热的东北人民。苏军占领东北后,立即将东三省所有银行的现金和金银全部提走,然后,又在东北全境发行军用票,让中国政府负担了苏军驻扎东北期间的费用。接下来,大量的工业设备和各种物资被苏军运往苏联国内。美联社的记者记述:

中国政府接管东北工业的希望已粉碎无余。记者目睹无数工厂仓库及机厂,战前曾充满活力,今则工厂阒其无人,仓库已被洗劫一空,机厂设备亦荡然无存。只有孤独步哨巡行其间,红军以机关枪驻守荒废各厂,红军司令虽令英美记者团随时随地视察,但仍一再被阻。

事后估计,中国仅仅接收了东三省境内全部工业设备的五分之一还不到,其余全部被苏联人作为“六日大战”的战利品,抢夺而去。但是,这些五分之一还不到的工业设备,却足以让东北成为中国境内实力最为雄厚的工业基地,中国其他地区工业体系的落后,由此可见一斑。日后,林彪的部队正是用东北工厂里生产的机枪大炮,夺取了东北。

苏军从东北撤离时,采用了骑墙的做法。国民党控制的军队和中共控制的军队皆进入东北。国军控制了南满地区,主要以城市为中心;中共控制了北满地区,而以农村为驻扎地。此种状态,为日后双方的军事行动埋下了伏笔。

《马关条约》割让的台湾,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已经50年。日本宣布投降两个月后,10月17日,国民政府第70军3000多官兵,携带大量军需物资,搭乘四十多艘美国船舰,从基隆港登陆,接管台湾。一周之后,新任台湾行政长官陈仪抵达台北,开始了他在岛内短暂的主政生涯。

日本人长达50年的经营,使台湾的经济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与战火纷飞的内陆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一派升平。然而,50年的殖民,也让初来乍到的国民政府官员和将士们,看到了一个无法理解的台湾。街头巷尾的商铺都挂着日本招牌,用餐的地方不叫餐厅而叫食堂,日本音乐不断从居民家中飘然而出,户外行走的人们大多穿着踢踢踏踏的木屐,很多台湾人不识汉字不会国语。虽然权力交接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告完成,但心理和文化上的差异有如鸿沟。

一年多后,差异演变成冲突。驻台部队军纪涣散,政府官员腐败。为支持大陆内战,岛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物价飞涨,民生艰难,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对立逐渐积累。1947年2月27日,国民政府的几名警察,在查缉走私香烟时,与本省人发生冲突,造成一死一伤。28日,大规模的民众抗议在全台湾骤然而起。国民政府的处置办法简单粗暴,军队用机关枪扫射抗议请愿的人群。于是,全岛几乎失控。双方在付出了两万多条鲜活生命的代价之后,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隔阂甚至仇恨。几十年后,这种隔阂和仇恨,仍然不能消除。

冲突发生以后,陈仪去职,国民政府废台湾行政公署而建台湾省政府,以获取本省人之认同。又一年之后,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战事不利,蒋介石的股肱之臣陈诚于病中受命,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开始向台湾大撤退。到1949年底,共有200万士兵和民众自大陆迁徙台湾,蒋委员长也于年末从成都飞至台北。自此,国民政府偏安于这个祖国东南的岛屿之内。200万外省人和600万对他们充满敌意的本省人一起,被历史的大潮裹挟着,无奈地开始了与祖国隔海相望的生活。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几十年来,让无数中国人泪湿青衫: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