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政治家,他一听杨永泰的口气,就知道这个策士已经猜出了自己的心事。他为了进一步摸清杨永泰的全部想法,又有意地问道:
“你是咱国人骂我不抗日吧?”
“也是,也不完全是。”
“你是不是为了回应共匪提出的抗日口号?”
杨永泰微笑着摇摇头。
“就是嘛,共匪他们有什么力量抗日,无非是诱使我军放松包围,从困境中逃遁。”
杨永泰信服地点点头。
“这也证明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是正确的,不消灭共产党就不能抗日。”蒋介石说罢看了看杨永泰的表情,复又加重口气地说了这句史有所记的话,“因此我们更应对共军加紧包围,聚而歼之,不使漏网。”。
杨永泰自然清楚蒋介石如此讲话的本意,并不是测试自己对下一步“围剿”红军的战略设想,而是有意考察谁能猜透蒋氏下一步棋的动向。对此,聪明的策士明知不答,或巧妙地顾左右而言他,由蒋氏道出——有意满足蒋氏作为最高主宰者所特有的虚荣心——进而达到自保的目的。但是,杨永泰或许是过分的聪明,也或许是刚愎自用的性格使然,他不仅没有向当年刘备学习“青梅煮酒论英雄”之道,反而大讲特讲华北自“塘沽协定”签订一年多以来,长城内外与黄河上下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高潮。当他分析了日本侵华企图以及冯玉祥、阎锡山等实力派有可能利用人民的抗日情绪,再次举起反对中央的大旗之后,遂又直言道:
“华北百姓的心需要委座去抚慰,日本步步进逼的行为也需要委座去做个姿态,至于那些有反叛之心的实力派,委座也应该当面晓以利害,给以颜色。”
对此,蒋介石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杨永泰并没猜透蒋介石的心思,他再次认为自己献策有功,遂暗自欣喜,告辞离去。这就是杨永泰的悲剧所在。自然,这也就是杨永泰两年后被蒋介石免职,并被政治对手暗杀的原因所在。此乃后话。
蒋介石为了防止被围困的红军发生变故,在粤赣和湘赣交界处派重兵布防了三道封锁线之后,遂在十月初偕宋美龄下庐山,乘专机去华北各地视察,同行者有杨永泰和侍从室主任晏道刚。蒋氏先后“历经北平、察哈尔、归绥、太原、西安各地,分别接见了当地军政首脑”。“蒋在北平接见的,有原东北的军政人员莫德惠、王树常、马占山、苏炳文、米春霖、邹致权(张学良之办事处主任)等,在察哈尔接见宋哲元等,在归绥接见的有傅作义及蒙旗德王、云王、沙王等,在太原与阎锡山密谈多次,在西安接见杨虎城、马鸿逵等。”蒋对这些人大肆宣传“不是不抵抗,是共产党拉住了后腿,非消灭共军不可”的理论,借以“争取大家同情他反共,以缓和国人对他不抗日的攻击”。
正当蒋介石向诸实力派起劲地宣传“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之际,突然于十月中旬“接南昌行营转来情报,知道红军主力有突围模样,前锋已通过信奉江(即桃江),蒋鼎文东路军先头已由长汀逼近瑞金”。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炸得蒋介石险些不辨东西。他稍许镇定一下情绪,遂下令:
“晏主任,请准备好专机,立即赶回南昌!”
这个被蒋氏称为晏主任的随行人员即晏道刚。晏氏为湖北汉川人,早年投在赵恒惕的湘军中供职,历任下级军官和参谋长。北伐军兴,他又改任湘军唐生智第八军参谋长和第四方面军参谋长。一九二九年冬,唐生智于豫南反蒋失败之后,晏遂离开军队过了一段隐居生活。一九三三年,由何应钦推荐出任南昌行营第一厅副厅长,负责处理作战业务。一九三四年,蒋介石初创侍从室,晏出任侍从室主任。从此,他随侍蒋介石身边,从旁襄助蒋氏“围剿”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