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国领袖毛泽东 第二部分(3)

开国领袖毛泽东 作者:王朝柱



  
  对此,邓宝珊是乐意从命并愿意为之奔走的。但是,他清楚自己的地位,不能越权与中共谈判。因此,他直言问道:“怎么谈?提些什么条件?”
  
  傅作义自所谓“平津会战”以来,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说到和平谈判,他心里就更没有一点谱了!他沉吟片时,遂声音低沉地说道:“请你看着办吧。有什么问题,咱们还可以通过电台商量。”
  
  转瞬间就到了一月十四日,傅作义对中共定的最后期限必须有个交待。为此,他把邓宝珊、周北峰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让他们二位立即启程,去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作最后一次谈判。就这样,邓宝珊跟着周北峰来到五里桥,见到聂荣臻。出他们所料的是,聂荣臻开门见山地说:“上次谈判中规定十三日为答复的最后期限,因傅方一再拖延时间,玩弄花招,今天我军已开始进攻天津,这次再谈就不包括天津了。对天津因战争所遭受的损害,应由傅方完全负责.。对北平应照原改编方案,迅速提出具体实施步骤。”
  
  邓宝珊听后哑然,许久没有说出一句话来。这是因为在他的谈判腹案之中,北平和天津同是这次要谈的内容。他听了聂荣臻这番话后的直感是中共说到做到,咄咄逼人。但是,根据他对天津布防的了解,认为解放军下令进攻未免有些唐突。所以他操着将信将疑的口气反问道;“你们要打天津了?”
  
  “我们已经下达命令了!”聂荣臻坚定地答说。
  
  邓宝珊对于固守天津非常自信,他认为解放军不可能在短期内攻克天津。同样,傅作义对固守天津也非常自信,并亲自对陈长捷说过这样的话:“你们打好仗,就好办,要能打才能和。”因此,邓宝珊以肯定的语气说:“天津恐怕三十天你们也打不下来。”
  
  聂荣臻听后淡然一笑,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对于天津,傅作义只有下令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否则我们非打下来不可!”
  
  在这样的氛围中,邓宝珊很难与聂荣臻继续再谈下去。据史记载:这次谈判,没有结果而散。然而当邓宝珊走进聂荣臻为他和周北峰准备的下榻处后,他又很自然地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这和中共领袖毛泽东有什么关系呢?……”
  
  简而言之一句话,聂荣臻的话是根据毛泽东的电示说的。事情的内幕是这样的:
  
  当毛泽东阅过张东荪、周北峰与林彪、聂荣臻的《谈判记录》之后,又于一月十二日收到经由林彪、聂荣臻转来的傅作义的电文。大意谓:有关部队问题“亟需要缜密计划,妥慎实施,方可避免糜烂,不违初衷”。“部队出城时间,须视准备工作进行之程度及双方细节问题具体商决约定,万一有少部分不听命令,尚须双方在技术上预有商订”。毛泽东阅后十分的不快!在毛泽东看来,傅作义不仅不理解他的用意,反而以“教师爷”的口气指手画脚,甚至有教导他应当如何做的口气,这不仅伤害了毛泽东作为胜利者的自尊,而且在他看来,傅氏如此而为是有意拖延解决北平、天津的时间。为此,他于当天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电示林彪、聂荣臻,大意谓:
  
  围城已近一个月,谈判如此之久,始终不着边际。自己提出离城改编,现又借词推托,企图拖延时间,实则别有阴谋,加重平、津人民的痛苦。傅如有诚意,应令天津守军于十三日全部开出城,听候处理。守军应负责移交一切公共财产、案卷、武器弹药、被服,不得有任何破坏损失。守军出城,只能携带随身枪弹物品。一切改编细目待出城后再说。否则我军将于十四日攻击天津。至于北平守军,可以推迟数日离城,但亦不能拖延太久。不是所谓由我军协助傅军解决抗不受命者,而是傅军协助我军入城解决一切敢于抵抗的部队。你们说这些话时应坚决明确。估计天津守军十三日必不会按照我们所说的时间、条件出城,你们应准备于十四日攻击天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