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语:亲爱的读者,当你翻到本页的时候,这一辑的《谜小说》阅读也就进入尾声阶段了。正如蔡骏于卷首开宗明义,我们的《谜小说》丛书是以“知识悬疑”为主题的丛书。知识悬疑,顾名思义,在悬疑丛生的故事背后,蕴含着五花八门的百科知识。比如《神迹·极北之殿》所涉及的北欧神话、《诗魔密码》所涉及之“会昌灭佛”等历史典故……也许本辑精选的这一系列作品,并非尽善尽美,但只要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努力,打造出属于你们的精神大餐。
也许你还是或业余或专业的知识悬疑小说创作者,那么,补充百科知识,提炼市场热点也将是你的入门第一步,有鉴于此,我们特辟“名家杂谈”栏目,每辑或邀业内知名作家、或请专家学者,借此一亩三分薄地,各拟话题,与君且作杂谈,以长见闻,以作素材。
那么,各位准备好了么?有请本辑名家蔡骏,主讲——
真理指向自由
浅谈摩尼教与诺斯替主义
文/蔡骏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摩尼”是个颇为陌生的名字,但在东西方的古代历史上,摩尼以及他所创立的宗教——摩尼教,却曾经有过非常重大的影响。即便你从没有听说过摩尼,但肯定知道金庸名著《倚天屠龙记》,那个具有无限传奇色彩的明教,就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中国化的摩尼教,就连朱元璋建立的帝国也以“明”作为国号(尽管明朝刚刚建立就禁止了明教传播)。
公元216年4月14日,摩尼出生于古代文明中心之一的两河流域,并在曼达教派社团的环境中长大,据说有波斯贵族的血统。摩尼在十二岁时第一次有了“灵视”体验,二十岁时受到了神的启示,离开曼达派教团,两年后自创了摩尼教。摩尼教的根本教义为“二宗三际论”。二宗是指光明与黑暗,分别代表善与恶。三际是指初际、中际、后际,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初际阶段,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泾渭分明;中际阶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与黑暗斗争;后际阶段,光明与黑暗重新分开。
摩尼曾经有过长途旅行,远至印度,因此可能受过佛教的影响,甚至传说他到过西藏。后来,摩尼成功说服了萨珊波斯皇帝沙普尔一世,使摩尼教在波斯帝国境内广泛传播。沙普尔一世死后,巴赫兰一世继位,波斯传统的拜火教向摩尼反攻。公元276年,摩尼被捕入狱,遭到剥皮酷刑而惨死,尸体被肢解,悬挂在城头示众,然而,这个比耶稣基督还要惨烈的殉难方式,非但没有使摩尼教消亡,反而激发了摩尼教徒的虔诚信仰,并相信摩尼牺牲之后必定会升入光明的王国。此后的几个世纪,摩尼教迅速发展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虽然,今日已找不到摩尼教徒,但摩尼教曾经影响过古代许多民族。摩尼教认为:大明尊分别派遣佛陀、琐罗亚斯德、耶稣来凡间拯救世人,最后一位先知是摩尼自己。“二宗三际论”可以看到波斯拜火教的渊源,基督教的耶稣也在摩尼教中占有崇高地位,摩尼就自称是耶稣的使徒。可见摩尼教是伊斯兰教诞生以前世界几大主要宗教元素之集大成者。
摩尼教在西方曾广泛传播,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出生于北非的圣奥古斯丁就曾是摩尼教徒。摩尼教在东方的传播影响更为深远,早在唐代便传入中国。安史之乱时,唐朝向雄踞大漠的回鹘牟羽可汗借兵,回鹘军队占领洛阳之后,带着四名摩尼教僧人回到草原,牟羽可汗与摩尼僧人们讨论了天三夜,最终决定将摩尼教立为国教。公元九世纪,回鹘帝国灭亡,摩尼教又随着西迁的回鹘人分布于今天的新疆地区。他们创造了拥有辉煌文明的高昌回鹘王国,至今还留下了不少摩尼教遗迹,以及宝贵的出土文书,是研究古代东西方历史的重要的资料。十三世纪,高昌回鹘在蒙古帝国的内战中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