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如家成为行业内首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今,它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酒店连锁品牌,拥有400多家酒店。经济型酒店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大批风险投资基金的目光。如家、锦江之星、7天、汉庭以及一些其他品牌也陆续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大批资金用来扩张。
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行业就发展起来了。截至2007年,中国已有100多家经济型酒店品牌和1000多家经济型酒店。
但是鉴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样的规模还远远不够。在西方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型酒店的数量占整个酒店行业的70%,而这一数字在中国还不到10%。
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
过去的7年,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可以用“健康、快速”来形容。而这一发展趋势会“在未来10年里一直持续下去”,法国雅高集团亚太区总裁迈克尔?艾森柏这样预测。
雅高于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为止已经成功地将旗下的6个子品牌引入中国。
据统计,到2007年年底,中国有13378家酒店,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但是这一小部分的年平均入住率却是相当地高,在中国的主要城市里能达到70%到75%。
现在,几乎所有的外资酒店管理品牌都已经进入中国,他们在市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正如雅高一样,他们不仅带来了成套的酒店子品牌——从四星级和五星级品牌到经济型酒店和公寓品牌——还迅速地将网络铺满中国的各大城市,从主要的枢纽城市到二级和三级城市。
以雅高为例,其旗下的品牌现在包括奢侈品牌Sofitel、五星级品牌Pullman、四星级品牌Novotel、公寓品牌Mercure和Suithotel以及经济型酒店品牌Ibis。艾森柏说,公司的最新计划是在2010年之前把在中国管理的酒店数量发展到180家。
“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令人激动的市场,到2011年的时候,中国将成为我们在亚洲最大的市场”,他说。
雅高的例子在外资酒店管理品牌中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外界往往把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归结于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的亚运会带来的消费刺激,但是他们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雅高的中国市场发展战略从来不会专门为奥运会而设定”,艾森柏解释道。
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频繁的境内旅游活动才是吸引我们来的真正原因。”
其实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本土的酒店品牌从来没有放弃过和外资品牌进行抗衡。据不完全统计,到现在为止,中国大约有180多家本土酒店品牌;但遗憾的是,除了锦江、如家和首旅集团以外,大部分都不为人知,更不用谈如何与外资竞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吕聚杰解释道,“他们缺乏耐心,没有从长远的计划去发展自己的品牌”。艾森柏也补充道,“英语语言能力其实是他们最大的困难”。
但是,无论是对于本土品牌还是对于外资品牌,“人才的缺乏”是他们现在面临的共同挑战。“大约10年前,人们都以在酒店行业工作而骄傲,他们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薪水却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吕聚杰说。
为了应对急速扩张带来的大量人才需求,许多外资酒店集团开始在大陆成立人才培训学院或者基地,比如香格里拉和洲际。艾森柏说,雅高也在考虑培训学院的事情,因为“培训出更优秀的人才确实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丁清芬/文
附录
大事记
1978年,应改革开放的需求,国家批准了第一批合资酒店的建立,其中包括广州白天鹅、中国大酒店、北京建国饭店等。这标志着中国酒店行业的开始。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这是中国酒店历史上第一个引入酒店管理集团的案例。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雅高酒店集团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88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后来分别于1993年、19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1993年7月,为了扶植本土饭店管理集团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95年,中国酒店业利润开始下滑,直到2000年才出现恢复性增长。
1996年,第一家经济型酒店集团——锦江之星——成立。从此,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蓬勃发展。
2006年3月,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旅游行业标准。
2006年7月,国家旅游局创建的白金五星级饭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多轮严格筛选和审核,北京中国大饭店、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广州花园酒店和济南山东大厦4家饭店入围首批白金五星级饭店创建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