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新型社会网络的崛起(5)

湿营销 作者:(美)汤姆·海斯


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呢?很明显苗族人的代代相传是其文化和民族特性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但对于这样备受磨难的部落群体而言,另一个因素也很重要,即苦难的压力和来自外部的敌意成功强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由此看来,人类群体往往在受到外力压迫时会唤醒其对自我身份的认识,马歇尔·麦克卢汉把这种力量称为“危机四伏的反环境”。简而言之,对很多群体的成员来说,清晰认识到自己所在群体的特征才能理解与其他人的不同。在人类历史上,这种群体意识受到外力压迫而得到强化的例子有很多,如资源限制型的国家日本和瑞典,以及曾经世代颠沛流离的犹太民族都能说明这一点。

群体一致性

随着19世纪工业化经济和社会的兴起,人类社会群体的组织和发展形势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在欧洲和北美,人们纷纷离开乡村到城市的工厂里工作,这些工厂往往规模宏大,容纳的人数甚至超过整个村镇的人口。面对单一农业形式的社区逐渐凋落,当时的社会学家,如爱米尔·杜尔凯姆 mileDurkheim,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等。等人,开始着手研究社会群体的本质,以更好地了解现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分析社会群体的组织方式时,杜尔凯姆认为人类倾向于形成机械式和有机式两种群体关系。

他对机械式关系的解释是,这是一种我们无法控制的关系,如家庭,稳固的社区联系,以及有些人所谓的命运等。

而有机式关系则是指一种基于“专业化”,或者说基于共同喜好形成的群体关系。有机式群体往往是那些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加入的群体。

如果加以粗略概括的话,机械式群体的组织是以人类共同的内在需求决定的,而有机式群体的建立则出于人们试图对此做出改变的愿望。

按照杜尔凯姆的观点,放眼今天的世界,我们正在使用有机式组织工具复原人类已经遗失久远的机械式群体关系,即利用现代化沟通手段寻找曾经普遍存在的家庭,社群等稳固的人际关系。如今,我们能够利用社会媒介方式随心所欲地组建各种类型的社区,吸引人们从世界各地加入进来。传统的社会经济障碍已经不复存在,人们可以使用MySpace、Facebook、Classmatescom等网络社区与好友和熟人(潜在关联型)重新建立联系,也可以结识新朋友,甚至和许多萍水相逢的人形成一个“弱关联型”的交际圈。

大型社会群体的问题在于,它们规模太大,因此实用性不佳。这就导致了第二波社会网络潮的出现,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按照网络社区Affinity Circles www.affinitycircles.com,美国一家专业社交网站。

用户的说法,有机式社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主性和排他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