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口结构调整迫在眉睫(14)

出口生死劫:中国出口的谋与变 作者:CCTV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在庆祝我国外贸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通过全面的分析,反思这30年对外贸易积累的教训和欠缺,通过创新和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我国外贸更高层次的战略转型-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首先,我国制造业应逐步向国际制造产业链的上游、价值链的高端实现战略转型。我国的制造业通过几十年的引进吸收、集成创新和自主原始创新等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的积累,已初步具备从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的元器件、高级材料、高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入手,形成现代的先进制造系统,去超越单一成本比较优势的不全面竞争力出口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成本控制所构成的全面竞争力出口模式;并以较宽的产品线进入国际制造产业链的中端和高端市场,逐步夺取产品的定价权,彻底改变我国制造业沦为美国、欧盟、日本,甚至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企业赚取超额利润的低成本制造产业链的国际分工状况,进而把握我国外贸的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这对于我国外向经济谋求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环保节能水准及非资源性制造产品出口的持续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

1970~1990年,日本向国际市场出口了大量的半导体、轿车、彩电、录像机、船舶和钢铁等当时的高技术工业品,国际上就认可了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地位。今天的中国已经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一,钢产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但中国并没有被世界公认为经济强国而只是经济大国。强国和大国的区别主要不是在主流工业制造的产品数量上,而是在技术、附加值、品质、品牌及价格的全面竞争力质量指标上,以及该国的制造业是否处于国际制造产业链和服务产业链的中高端,而非中低端的国际产业生态位置;以及该国的产业链是否具有可获取商业价值的完整形态。

我国拥有巨大生产能力的制造产业,往往擅长低成本的下游组装制造环节,而非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等高附加值的上游环节,这就是今天我国还不能拥有制造业强国地位的根本原因。实现战略转型,将使我国的制造业逐步具备过去所不具备的技术能力和附加值水平,并由国际垂直分工转而加入国际高新技术产品线的水平竞争,走向经济强国战略的更高层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具有经济效益的垂直分工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以及大量的就业岗位。

当前,在中央改革和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及分配制度的有利形势下,我们也应该着手调整我国的大型制造和贸易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我国的大型外贸企业应着手在全球构筑商业网络,树立起现代国际贸易的企业形象;出口经营范围应随着我国国内制造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由服装、纺织、玩具等轻工业领域拓宽到中高技术产品领域,加速向国际市场推广中国制造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用汽车、通信器材、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设备和冶金成套设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最终的目标是改变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控制国际价值链的核心部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