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管制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美国开始对许多产业放松管制,这些产业包括航空、铁路、货运、电信、银行业、电力、天然气和原油。这一做法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推进(在里根任总统期间)并传播到英国(玛格丽特·撒切尔任首相时),之后又传播到欧洲的其他国家。虽然促进市场竞争的行动时断时续,但毫无疑问的是,放松管制降低了价格、鼓励了创新并避免了产业的过度集中(如垄断)。
东亚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许多亚洲地区的经济——如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泰国等开始兴起。一定程度上,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成功是由于其快速融入了全球经济。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出口的快速增长;二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资金的大量流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许多产业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大公司全球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可以预料,一些权威人士会发出警告,认为东亚新兴经济体带来了经济威胁。但事实证明这些担忧有些言过其实。
德国的统一 1990年东德和西德重新合二为一。德国当时的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认为,德国的统一给经济带来了问题。政府积极促成了德国统一,但同时又担心廉价劳动力的冲击,于是在政策上坚持薪金平价和两种通货1∶1的兑换比例。由于东德多数产业的效率只有西德同行的一半,在市场竞争中注定被淘汰。这导致德国失业率快速上升,一度达到20%。政府对失业大军的转移支付成为统一后德国的沉重负担,导致经济在其后近10年中停滞不前。
新兴市场危机 1994~2001年,许多新兴市场(包括墨西哥、泰国、韩国、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遭受了金融危机的侵袭。这些危机源于一系列不良体制:固定汇率制、巨额外债和脆弱的金融体系等。虽然这些国家都遭遇了衰退(有些是深度衰退),其中的大多数国家通过采用更为灵活的汇率体系走出了困境,债务水平尤其是外债额度也得以降低。
中国的崛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惊人的增长速度(年均10%)震惊了整个世界。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和快速地融入世界。虽然也有一些(类似于对日本和东亚其他国家的)中国威胁论的噪声,但中国的成功并没有损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
7大变化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的经济变化证实了经济学家公认的一些基本经验。如果想将这些经验归纳为几个要点未免有失妥当,但是完全可以将这个世纪中的几个大的经济变化进行罗列:
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20世纪,世界人均实际GDP增长翻了5番,这样的成就没有哪个世纪可以与之匹敌。人类发展的其他指标也都有了大幅的改善,如寿命、婴儿死亡率、发病率与事故死亡数、工作时间、生活质量、教育水平、种族与性别平等和环境等。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受益于这些积极的变化。
市场化 尽管有其内在的缺陷,自由市场仍不失为一种使我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有效手段。因为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既不能提供激励,也无法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状况和技术条件做出灵活反应。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大多位于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由于政府过度干预和严重的腐败而无法享受到全球繁荣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