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虽然许多技术“革命”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炒作和金融泡沫,其长期以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这些进步包括蒸汽机、电报、铁路、内燃机、汽车、电力和互联网等。市场机制给创新和改变生活的技术开发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居然有人将这些真正的奇迹当做稀松平常的事。
发达国家的“去农业化”和“去工业化” 经济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大量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到工业部门,然后再到服务和基于知识的产业的转移。农业和制造业的产出持续增长,劳动力比例趋于下降,不过生产率却提升很快。在美国,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占所有劳动力的百分比)从1900年的45%左右下降至2000年的2%,这个比例在1800年时为95%。产业工人的比例从1900年的25%上升至1950年的40%,2000年又回落至20%。同时,服务业劳动力从1900年的30%上升至2000年的近80%。不过完全不必担心美国会成为“汉堡供应”之国,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如医疗、商务服务和高科技等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比如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0年的1 500万人左右上升至2000年的3 000万人左右,从业人员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由近19%上升至26%左右。
图12服务业的兴起
资料来源:U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自然资源没有发生短缺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尽管不停地有人断言前景黯淡,人类还是满足了人口不断增长引致的需要,并没有将石油、煤炭或其他自然资源全部用完。有趣的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商品的价格(已经考虑了通胀的影响)一直在平稳下降,而人类劳动的价格(薪金)则在持续上升。技术和生产能力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技术进步使我们能够找到原材料的替代品,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人们生产能力的提高导致其工资水平上涨。
贫困水平下降,但收入差距并未一直缩小 按当前的标准,1900年近一半美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属于贫困。在21世纪初,约有10%~15%的家庭符合这一标准,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偏高。在其他工业化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也有类似的明显变化。据估计,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快速增长使约5亿人脱贫。但是,经济高速增长与贫困水平的下降经常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的收入增长快于那些低收入家庭,尤其在技术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受过高等教育和懂技术的工人将得到高工资。美国的收入差距在20世纪20年代和最近都被拉大了(这两个时期都有新技术被开发出来),但在20世纪30~60年代则有所缩小(部分因为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金融波动不再与经济萧条同步 不同于对下一次“大萧条”的一般预测逻辑,美国及大多数工业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变动都比较平缓,而金融波动都很频繁。比如,在2000年,股市发生了1929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并步入低谷,但经济并没有陷入衰退。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状况的改善应归功于更有效的经济政策、更强大的安全网和更好的经济金融应变能力。
不能满足于现状
在20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这样的成就前所未有,但也遭遇了若干挫折。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应清醒看到这些成就在全世界的分布很不均衡。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等都是市场经济走向繁荣的拦路虎。我们长期面临的困扰是:政府在促进竞争和全球化方面的无所作为、直接干预市场和过多介入了经济事务。所以,世界上新兴市场的不稳定(基本上都是因为过多的政府干预和过少的国际化所导致的)无疑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