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文明的碎片

巅峰智慧 作者:雷万里


像生态链一样,向前或向后过分的占有必将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做自己该做的,得自己该得的,共赢策略(Win-Win Solution)是已经被个人和组织所认可的、构建长期发展良性环境的必然选择。

利益的存在必然导致利益的斗争——因利益而斗争,也必然导致利益的合作——因利益而合作。这种矛盾最终平衡在利益链上的每一环节只能获得与其相称的所得——这是利益在纵向上的平衡。

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

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招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1000人。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

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

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吴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这样就建立了一个良性的共赢的利益链条。

利益中是非的绝对性,决定了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一部分的局部,不是有益于共同体的利益就是有损于共同体的利益,这中间是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的。个体要么是整体的朋友,要么就是整体的敌人,整体要么把个体变为自己的朋友,要么就是把个体逼迫为自己的敌人。

整体和局部在利益上有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必然联系——这是利益在横向上的平衡。

借用《文明的碎片》中的例子吧。上海街上一辆公共汽车熄火,驾驶员请求乘客们下车推一把帮助发动,请求来请求去,下来推车的是一群春游的小学生,大人一个也没有下车。小学生们憋着吃奶的劲儿竟然推动了这辆挤满大人的车,而当他们上车一看,他们原先的坐位早已被大人们抢走。

讨论会上,一位乘客说,他过去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时也曾下来推过车,但公共汽车一旦被推动就直驶而去。把推车人丢在半道,一次两次,大家就吸取教训,不愿推车了。一位司机说,好不容易车发动之后要开一程才能停下,看看那些推车人追不上也就不停了……全有理,每一个理都说得通……文明是对琐碎实利的超越,是对各个自圆其说的角落的总体协调。

这种在利益上求同,从而达到参与者利益实现的方法,也有反面应用的实例: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其中诉不尽的阴谋秘计中,有一个影响深远的“管仲陷阱”,所谓“管仲陷阱”,就是春秋时代的管仲所提出的“利出一孔”的观点。

其核心是:整个国家的臣民只有一个获利的孔道、途径。也就是国家采用各种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那么民众要想求得个人发展,就必然要事事都仰仗于君主、各级统治者的“恩赐”,这样君主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奴役支配其治下的民众了。

这样就通过利益的获取途径,形成了一个畸形的利益链,以致于社会上出现的人身依附、为虎作伥、人性扭曲、以强凌弱、淘汰清官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所以有学者认为:“利出一孔”才是中国封建官场昏暗堕落的总导演。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个体与整体互为实现途径,以求通过共同利益结合点使个人目标与整体紧密焊接在一起。而只有当利益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得到了平衡,利益才可以平衡,利益的矛盾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就会消除因利益而带来的种种抵触和消耗。使整体与个体间形成一种正向相互增益的系统,而不是负向相互否定的系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