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要误读了“隐形冠军”
对于“隐形冠军”的概念,赫尔曼?西蒙是这样阐释的:“它们的成功可以用卓越或者辉煌来形容,它们占据了全球细分市场的领袖地位,但它们的事迹和经验却鲜有人知。”
作为一个合成名词,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拆分开来解释。“隐形”反映了这些企业做事的态度:低调,不张扬,耐得住寂寞;而“冠军”则反映了实质:极高的市场份额,行业的领头羊,甚至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对于一个企业是否能称为“隐形冠军”,西蒙给出了三点标准:
*以市场占有率衡量,他们是所在领域世界市场的老大或者老二;如果市场占有率不清楚,那么相对于其他强大的竞争对手而言,他们必须是领先者。
*他们必须是中小企业,而且是不为大众所熟悉的企业。年销售额一般不超过10亿美元。
*公众知名度低。
对于西蒙提出的这样一个标准,有必要作一些说明。
首先,由于他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是在德国进行的,而德国企业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地理位置又位于欧洲中心,所以“世界市场”成为自然而且平常的现象。中国东南沿海与内地之间市场化的程度差异明显,各省之间文化更是大不相同。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在中国本土各省之间开拓市场的难度一点都不亚于欧元区国家的企业在欧盟内部进行国际化的难度。很多销售额不过一两千万美元的隐形冠军企业,其收入可能来自10个以上的省份。因此,那些在中国市场纵横的企业同样令人尊敬。
其次,对于“隐形”的理解。虽然公众知名度低作为衡量的第三个标准,但并不是说那些在某领域知名的企业就不能被认为是“隐形冠军”。按西蒙自己的解释是:“隐形冠军不仅仅是一群对大众来说比较陌生的、特立独行的企业。实际上,我认为它们应该归入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之列。它们强大的原因跟隐形不隐形或者出名不出名并没有关系,真正的关键是专注,是聚焦。”也就是说,“隐形”只是现象,“冠军”才是关键。虽然低调行事、专注做事是这些企业的共同态度,但随着媒体关注度的持续升温,不少企业不得不暴露在镁光灯下,为人所逐渐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