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时逐利捕商机:走近客源自成盛市

话说京商 作者:张建明


需求就是商机。

民国初期麇集在烟袋斜街的商人们的作为,充分显示了近代北京商人把握市场的机敏。

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商人。烟袋斜街这条昔日清幽的小斜街在民国初期突然繁荣起来,街面上除了原有的几家烟袋铺外,又出现了好几家古玩铺和挂货铺,斜街西头还陆续出现了几家装裱字画的商铺,狭窄的小巷中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生意甚是兴隆。

旧时的北京古玩商人,一般都习惯于在南城开店。此时,这些古玩商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到烟袋斜街来,是因为这里出现了诱人的商机。民国初期,政局动乱,政府对八旗子弟钱粮俸米的发放,因无人过问而废停。其中一些没有谋生技艺的人,生计日益窘迫,就只得变卖家中的古旧珍宝度日。当其时,精明的古玩商们就陆续把自己的商店开到了城北的烟袋斜街一带,因为这里旗人贵族居住较为集中,方便就近收购交易。

古玩铺主要经营的是旧瓷器、历代书画珍品、古代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金银首饰和红木家具等,这一行利润甚巨。挂货铺的性质与古玩铺大体相同,不过由于经营者的资本少,因此经营的货物在档次上就低得多了,买卖的物品通常价钱较低,经营的货物也相对广泛,什么旧挂毯、戏衣、戏靴、茶具烟盒、笔架镇尺甚至纸扇、鸟笼、民族乐器等琳琅满目。烟袋斜街上这两种店并存,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供求需要。成为城市北部一个新兴的古玩交易市场。

烟袋斜街的商业兴盛源于近代北京时局变化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商人们机敏地抓住了这种商机,他们赢得满盆满钵自也合情合理。

隆福寺街则是由于书商的进据,而发展成为北京内城的文化街。

隆福寺街是由隆福寺而得名。隆福寺寺院的规模宏大,寺前的“神路街”直通到马市大街,寺北紧邻钱粮胡同,左边有“东廊下”小巷,右边有“西廊下”小巷。隆福寺庙会在明、清两代都非常兴盛,在北京城内曾以四季鲜花闻名。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隆福寺失火时烧毁了第一层大殿,以后寺庙年久失修日渐残败,但在其门前的隆福寺街却从清末民初日益兴盛起来,成为与外城的琉璃厂和打磨厂两条传统的文化街齐名的内城文化街。

隆福寺街发展成为文化街,主因是他的西面与北京大学毗邻。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1912年(民国元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并从景山东侧迁移到沙滩。当时中国这种新式的高等教育学府很少,因此在大学附近开办书店,其商机自然难得。那些具有敏锐眼光的商人们,遂相继在与沙滩相距咫尺的隆福寺街上开设书铺,经营书刊或与文教业相关的一些商品。

切近需求,抓住商机固然是商人的本能,然而商人的汇聚也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文化盛市。最盛时在此开业的有三槐堂、聚珍堂、修经堂、修文堂、宝文书局、文殿阁、三友堂、带经堂、宝会斋等20多家书店,占据了隆福寺东段的半条街。这些书铺除买卖经史子集、珍本、善本等古旧书籍外,像三槐堂、聚珍堂等实力较强的书铺还曾刻版印制了大量古书。在课余时,北京大学的师生大多喜欢到隆福寺书铺去寻找和购买书籍,有许多教授和学生与这里的书铺掌柜、员工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