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啤酒税近年来一直在增加,但还是没能跟得上通胀,因此啤酒的真实税率(即经通胀调整后的税率)一直在下降。1989年,联邦政府把6罐装啤酒的税率提高了76%(这是根据自1951年以来出现的通胀调整联邦税率而计算出来的数字)。迈克尔·格罗斯曼等人(Michael Grossman et al)研究当时高校学生喝啤酒的习惯对此有何反应。
下表“实际分布”中的数字来自在密歇根大学进行的对高校学生的调查。“税率调整后的分布”中的数字是根据一个经济模型计算出来的,该模型描述价格如何影响不同群体中的个人的饮酒决策。
啤酒税与高校学生的饮酒行为,1989年
类别(去年饮酒的次数)实际分布税率调整后的估计值戒酒者(完全不喝)153%186%不常喝(1~9次)444%461%经常喝(10~30次)271%247%类别(去年饮酒的次数)实际分布税率调整后的估计值频繁喝(超过30次)132%106%1000%1000%资料来源:根据格罗斯曼等人的文章里的表2整理而成。
如果这个经济模型是正确的话,提高啤酒税会增加学生中戒酒者和不常喝者的人数比例,减少豪饮者的人数比例。进行这项研究的作者称,加税比提高最低饮酒年龄到21岁(1989年美国所有州都推行了这项改革)更有效。
Michael Grossman, Frank JChaloupka,Henry Saffer,and Adit Laixuthai,“Effects of Alcohol Price Policy on Youth,”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4385(June 1993)。从价税的影响适用于从量税的一般原理在这里也同样适用,因此从价税的分析可以精简一点。主要的区别在于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移动的方式。
如果从价税是按增加了卖方净价P-的一个百分比来计算(零售税通常是以这种方式来计算),那么税收等式(24)就变成:
≡P-(1 t)(27a)
另一种计税方式是政府取走了总价P 的一个百分比。用 (希腊字母,读作tau)表示取走的百分比,等式就变成:
(1- )≡P-(27b)
任何从价税都可以用上述两种方法之一来表示。简单的代数计算可以证明,t和 的关系是:
=t/(1 t)或t= /(1- )(28)
因此,以“增加”法表示的25%税率与以“取走”法计算的20%税率是一样的。
图27类似于前面的图26。图(a)画的是“增加”法,而图(b)画的是“取走”法。(图中画的“增加”法的税率为t=100%,则“取走”法的税率为 =50%。)但图26的图(a)中供给曲线SS是平行上移,而这里则是以t个百分点按比例上移。这样纵轴的截距就从C移到C′,其中C′=C(1 t)。越往右,新的供给曲线S′S′随着价格上升与SS曲线的分离就越大。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图(b)的“取走”法中。图26的图(b)中需求曲线是平行下移,而这里则是纵轴的截距从A下移到A′,其中A′=A(1- )。而且越往右,D′D′曲线就与初始的DD曲线越靠近——二者将在横轴上(即价格为零时)相交。
图27从价税的影响
与图26一样,图(a)画的是“增加”法的分析,图(b)画的是“取走”法的分析。图(a)的供给曲线SS上移t=100%到S′S′。图(b)的需求曲线DD下移 =50%到D′D′。两图的均衡数量Q′都比无税均衡Q*少。与前面一样,跟原来的均衡价格P*相比,现在的总价P 比以前高,净价P-则比以前低。运用代数法,(25)式仍然成立,只是税收等式要看是用增加t个百分比、还是取走 个百分比来表示税收,而分别写成(27a)或(27b)的形式。
练习 26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形式与前一个练习相同,假设开征“增加”税t=100%。(相当于“取走”税 =50%。)与无税均衡P*=220,Q*=80相比,税收的影响如何?
答案:用(25)式计算,但要把第三个等式换成P =P*(1 t)=2P-。这样总价是净价的两倍。解得数量Q=36,总价P =264,净价P-=132。与无税均衡相比,交易的数量急剧下跌。税率那么高,这是不足为奇的。买方支付的总价只是略微增加,卖方获得的净价却大幅下跌。因此卖方更多地承担了税收的影响。
应用:禁止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