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这些行为的确是伯恩斯所为,视频内容也确凿如实,但这样一段视频未必就能揭示全部的真相。这段视频是由一位网名叫“Arrowhead 77”的人匿名制作和发布的,他的真实身份是乔恩·特斯特的竞选团队中的一员。从2006年4月到10月,特斯特的一位助理每天手持摄像机,开车跟踪正忙于竞选活动的伯恩斯,在万英里的行程中从不忘记拍摄任何一个可以“大做文章”的瞬间。
由于YouTube网对上传的视频不做任何修改和过滤,因此任何人——包括新纳粹分子、政治宣传员和竞选助理——都能以匿名身份发布一些具有欺骗性和误导性,违背事实和经过特殊加工的视频。康拉德·伯恩斯并非唯一遭到诽谤的受害者。在2006年弗吉尼亚州议员竞选的角逐中,民主党候选人乔治·艾伦的失败也是由一段视频造成的。毫无疑问,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也有不计其数的“Arrowhead 77”和摄像头向希拉里·克林顿、鲁迪·朱利亚尼、约翰·麦凯恩和巴拉克·奥巴马发难。
这就是Web 时代的政治。用户生成内容的所谓民主化媒体为人们通过“小道消息”来打击别人提供了便利。这是一种刻意诽谤他人的文化——对手散发的一张毫不起眼的传单可能会把你打得措手不及,一个不经意的玩笑可能让一位身经百战的政治家在最后关头前功尽弃、功败垂成。
有关政治和政策的信息可能被随意歪曲,我们这些选民也可能会被误导,甚至迷失方向。由于不知道应该相信谁,我们可能会投错票,或者更糟的是,干脆不去投票,不再关心竞选者、政治和选举本身,等等。
YouTube式的虚构政治会威胁到我们的市民文化。它使政治过程更加肤浅和幼稚,打击了人们参政的积极性,难道未来的政府选举就取决于由业余者制作的30秒政治视频吗?
“9·11事件”的真相
2005年,纽约州北部城市奥尼昂塔有3位年轻的摄影师,他们用变卖友谊冰激凌店的收入,制作了一段名为“零钱”(Loose Change)的视频。这段视频时长80分钟,宣称“9·11”袭击是布什政府策划和实施的(他们最开始只是想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这段“档案”视频拼凑了一些图片和短片,严重地歪曲了事实。在这段视频中,飞机撞毁世贸大厦之后,人们在世贸大厦附近的街上发现了劫机者;联合航空公司第93号航班没有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而是改道飞往克利夫兰的霍普金斯机场。世贸大厦的坍塌不是因为受到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的撞击,而是由于之前安置的炸弹被引爆。“零钱”最初是在2005年春季上传到网络上的,到2006年5月,它已成为谷歌视频网中点击率最高的视频,在第一年就创下了播放1000万次的记录。这段视频可能会使1000万网民对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产生错误的理解。
在“9·11事件”调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发表后,这样的视频变得不值一提。两名政府官员、两名法律顾问、3名白宫前官员和4名国会议员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份报告,政府为此花费了1500万美元。你更愿意相信谁呢?是3位业余视频制作者还是由全美最有智慧、经验最丰富的民选官员和调查员组成的专家组?
当然,你可以说很多人只不过把这段视频当成恶作剧。但是谁又知道还有多少更难辨别的“恶作剧”?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信息究竟有多少是虚假的?那些发布网络广告、给我们发幽默邮件的人到底是反传统的艺术家,还是性虐待狂或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