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音乐消逝之日(上)(1)

网民的狂欢 作者:(美)安德鲁·基恩


“塔楼”拍卖每次举牌加价50万美元,但是进行到周五下午时,公开出价也只涨到亿美元。鉴于《福布斯》在1990年对“塔楼”的估价是亿美元,这一售价很不乐观。“塔楼”在20世纪90年代每年的营业额有10亿美元,数字革命发生后,这一数据下降了一大半,到2005年,“塔楼”营业额跌到了亿美元。

仍然留在拍卖现场的两大投标商是大美集团和跨国娱乐公司,前者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清算公司,后者是纽约一家低档品零售商,曾经收购过山姆·古迪音乐CD连锁店和Wherehouse音乐公司。大美集团和跨国娱乐公司仍在为接收“塔楼”奋力竞争,获胜者可得到的东西包括:分布在美国20个州的89家连锁店的所有库存CD、DVD、图书以及“塔楼”这个商标。

除了3000名雇员(包括81岁的创始人拉斯·绍洛曼)外,公司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将出卖。对于清算公司而言,在特拉华州的拍卖会上,只有3000名有血有肉的雇员是毫无价值的。

到星期五下午4点左右,跨国娱乐公司竞标失败。“塔楼”最终以43亿美元售出,大美集团立即宣布它的清算意图。塔楼唱片公司“寿终正寝”了。

参与拍卖会的萨克拉门托市的市民将这次拍卖称为“一场葬礼”。在这之后,公司的创始人、81岁的拉斯·绍洛曼给所有雇员发了一封感情真挚的邮件:

那位女士已经唱出了我的心声……尽管她唱走了调。谢谢!谢谢!谢谢!

位于日落大道的塔楼唱片商店的入口处写着:“我们的小世界已经走到了尽头,谢谢您对本店始终如一的支持。”人行道边还立了一块假墓碑,上面只写着两个字——塔楼。在纽约的旗舰商品城里,用黑色窗户装点起来的塔楼唱片商店几乎占据了一个街区的面积,以前那里整天挤满了前来购买唱片的顾客。

在位于海湾大街和哥伦布大街交界处的塔楼唱片分店里,顾客们正在一堆降价销售的唱片和图书中挑选自己需要的——DVD和CD降到折,图书和杂志降到3折。那种场景真是惨不忍睹。我站在一个货架前,上面堆放着那些曾经代表着音乐的“光辉岁月”的唱片——有平克·弗洛伊德的《月影》和甲壳虫乐队的《修道院大道》。当人们在那里缅怀过去的时候,我开始对“塔楼”的衰落进行现场“采访”。

“你们怀念什么?”我问几位顾客。

“选择的机会,”他们回答,“这里的唱片种类多、分类细……营业员都热爱音乐……让人惊喜的唱片……周五晚上和周六下午可以到这里来浏览休闲……感受发现新专辑或新乐队时的惊喜……”

音乐爱好者悼念“塔楼”的终结,因为他们同时也失去了在众多唱片中进行选择的机会。正如“塔楼”的一位执行经理所说的:“即使你想听亚马逊河边树蛙的叫声,我们也可以给你弄到。”

塔楼唱片商店的员工的经验和特长也随着商店的衰落而一起被湮没了——那位可以提前搞到尼克·霍恩斯比的畅销书的营业员,那位耳朵特别“尖”、总能听到一些内部消息并及时告诉顾客的小伙子,他们都失去了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摇滚音乐评论家戴夫·马什称他们承担着在代际之间“传承音乐”的使命,这并非小事。《洛杉矶时报》的流行音乐评论家安·鲍尔斯承认,西雅图塔楼唱片分店的一位职员使他对埃尔维斯·科斯特洛和碰撞乐队产生了兴趣,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