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七指示》解读(1)

大突破 作者:马立诚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通称《五七指示》。

毛泽东说:

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当然,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讲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

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①

《五七指示》发表30年了。实践的检验,使我们有可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它的真正含义。30年来,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下面介绍一位中国党史学者王禄林的研究成果。他的《〈五七指示〉初探》收入多种文集,这里引用的是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回首“文革”》一书刊载的文本。

王禄林认为,《五七指示》是毛泽东深思熟虑的产物,是他心目中新世界的宣言书。《五七指示》产生于1966年5月。当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在按毛泽东的意图进行,《五一六通知》即将通过,“文化大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砸烂旧世界”

之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呢?《五七指示》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

《五七指示》涉及各条战线,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它不是讲经济建设的一般方针,而是整个社会的总体规划。“文革”期间,“把各行各业建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口号风行全国,走“五七”道路成为时髦。《五七指示》确实成了治军、治党、治国的纲领,它为我们描绘了毛泽东头脑中理想社会模式的大致轮廓:

第一,一个逐步消灭分工的社会。按《五七指示》来做,每个单位都有工、有农、有学、有兵,从而可以自成体系,自给自足。社会各行业之间的专业区别将消失。军人要把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兼起来,工人、农民、学生都是这样。《五七指示》要求各行各业都办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小社会。正像当时报刊解释《五七指示》培养目标时所说的一句顺口溜:“拿起锤子能做工,拿起锄头能种田,拿起枪杆子能打仗,拿起笔杆子能写文章。”很显然,这是用自然经济的思想来改造社会,同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即使在工、农、学、兵内部,分工也日益向深层次发展。消灭分工,只能造成工不工、农不农、学不学、兵不兵的状况,导致生产力的破坏。它不是全面发展,而是全面倒退。“文革”期间,军队搞军工、军农、军民的结果,使部队素质下降。科技人员进“五七”干校学农的结果,是专业荒废,拉大了我国同世界的距离。而且,在兼营各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干了大量违反科学的蠢事。像围湖造田、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等,破坏了生态平衡,贻害无穷。

第二,一个逐步消灭商品的社会。早在1958年,毛泽东就设想把人民公社办成一个“小社会”,并且从农村推向城市,以便向共产主义过渡。《五七指示》提出的“大学校”是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毛泽东设想由军队带头,在各条战线搞起来。但“大学校”同人民公社有一个重要区别:人民公社内部工、农、商、学、兵五业俱全,而“大学校”里只有工、农、学、兵,砍掉了商业。这是毛泽东的疏忽吗?不是。这反映了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变化。“大跃进”时期,毛泽东对消灭商业犹豫不决。他一会儿提出取消工资制,恢复供给制;一会儿又说中国的商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但是,经过60年代初期的几年探索和研究之后,他下了决心,要逐步消灭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制度。办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大学校”,是他设想出的消灭商品的途径。自《五七指示》发表,一直到他逝世,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动摇过。1975年,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道出了他对商品、货币、工资制度不能容忍的原因。他说:“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