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为什么愿意推荐这本书
茅于轼
我认识本书的作者差不多有十五年的历史。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多半跟经济学有关。在这本书中他自称为半个经济学家。大家也许会奇怪他另外半个是什么。我觉得他的另外半个可以称为杂家,既有政治,又有历史,还有各种新奇的想法——不好归类的想法。所以不得不称为杂家。他又是一位特别有创造性的作者,他的思想没有边界,但有追求真理的动机。为此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所以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在这本书中,他用最通俗的方法叙述经济学的基本道理,特别是关于交换的知识。
我认为现在主流经济学虽然成果累累,但是对于交换的讨论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交换的认识停留在很肤浅的程度,一般人不懂得交换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也不去想,一旦交换停下来会有什么样的灾难。比如说,灾荒大批饿死人并不是缺粮,而是缺市场,是因为没有了交换。相反地,近二百年来全世界的财富如此迅速地积累,科学如此地发展,归根结底是交换的功劳。换句话讲,如果没有市场,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綦彦臣在本书中就交换作了进一步的讨论,他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交换。这个角度是过去被忽视了的。他的这本书是一本独立创作的书,跟现在市面上许多抄袭的作品完全不同。阅读这本书能给人以新的知识。读者看了它不会感觉上当。我想补充的一点是,交换背后的社会学意义。交换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书中所说个人和国家做交换,其实国家的背后还是人)。它没有区分这两个人有什么不同。所以他们是完全对等的,是完全平等的。如果交换使某甲赚了一笔钱,那么某乙也能从中赚一笔钱。所以市场经济是以人与人平等为前提的。这里不存在人剥削人,或者人被剥削的可能性。剥削只可能发生在人与人地位不平等的时候。市场安排使人与人的关系成为双赢。这也解释了何以交换制度一直到19世纪,随着人权的被确认而逐渐确立起来。在此以前人与人不平等,特权横行,市场得不到发展。这个分析也说明了中国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我愿意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身份向大家推荐这本书。2010年1月10日,写于北京,南沙沟一位小资手头有点儿闲钱,存在银行里,利息收入太低,他想买点儿基金与股票,这样可以多赚一些钱。但是,从银行取出钱来买基金和股票,也很有可能赔钱。钱,是存银行还是买基金和股票?这位小资心里一直在掂量。过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他才下定决心买基金和股票,并投入大量的时间从电脑上看行情。外人看来,这个抉择很容易,但对小资本人来讲,却是个并不简单的抉择。最后的抉择是自我交易的结果。一个人想做什么事儿,首先得说服自己。这个说服过程,就是自我交易的过程。假定基金和股票的行情不太好,小资想把它们卖出去换回现金,他就得与别人做交易。可见,自我交易与互相交易是存在间接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很容易理解,因为不仅买卖基金和股票如此,就连去商场、坐公交、打出租、买青菜,乃至交电费、订报纸,无一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