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夫妇二人得备下10万元,防备父母有病急用。但是,他们的亲戚开始议论,诸如“不该买汽车,不如将买车的钱全投到房子上”,“不如多交首付,贷款少,支付利息也少”,等等。这对“70后”夫妻对亲戚的意见不以为然,他们的理念是:炫耀——买车付了全款,“70后”一代人已经习惯如此;投资——买房,虽然说是最低首付,但他们有年龄资本在,根本不用担心还不起房贷。进一步说,如果买房是零首付,他们很有可能购置一部更高等级的私家车。炫耀但不是过分张扬,恰是一种人性表现!在这对“70后”夫妇合为一体的决策中,自我交易过程中“替代与互补”全然混合在一起:其一,提高一倍的首付,可能对买车形成替代作用,但是买房可贷款改变预算约束线,买车与购房形成了互补关系。其二,一般情况下,投资和消费是替代关系。一个家庭用于消费方面(如每年的旅游支出)越多,投资(如购房的付款比例)就越小。相对于汽车来说,住房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效用更明显。10年之后,汽车因总体降价与本身折旧而失去大部分财产价值,住房则因人们对居住条件改善的要求而不断涨价。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向买房者揭示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趋势,但那确实是他们不想降价的原因所在。其三,家庭会对社会产生更多的替代行为。比如,这对“70后”夫妇开私家车去旅游,不再乘坐火车或旅游大巴,他们的私家车就对火车或大巴运输产生了替代。对于运输经济一直不算发达的社会来说,私家汽车的存在是公共运力的互补。旅游大巴不会穿越道路不明的沙漠,私家车的拥有者则视这样的穿越为很好的体验。总的来说,一个社会当中,替代与互补之间的界限越模糊越好。它们的界限越模糊,公众的生活质量就越有可能提高,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也就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