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员工而言,管理岗位总是僧多粥少,这也正是许多公司政治斗争的根源。每个人都希望升到更高的职位,获得更好的待遇。于是,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当官”才算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名利双收。这进一步地强化了人们在职场上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如何获得更高的管理职位,而不是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好时,企业就难以实现人才的优化和资源的配置。显然,把一个专业能力极强,但却缺乏领导能力的员工提升到管理岗位,在许多时候并不是个好办法。因为领导力不仅仅要求一个人具备能力,还要具备优秀的性格,以及合作的精神。
壳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的“双通道”发展模式,也就是工作级别制(Job Grade)。
人才发展“双通道”
在壳牌,很少有员工提及职位的高低及官职大小,他们更关注“级别”的高低。这是因为,壳牌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不完全与管理者岗位有关,而是取决于人们的工作级别高低、岗位的特性以及他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
壳牌实行的是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分设,通过在岗位设置中实行工作级别制,以使人才“双通道”发展的人才晋升模式(图1 人才“双通道”发展图)。它的特点是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只与工作级别对应,而与官职大小无关。
图-1 人才“双通道”发展图
在壳牌,工程技术人员被称为工程师,而工程师在公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程师也分为许多级别,一些岗位的资深工程师级别与管理职位的级别相同,有的甚至还要高些。即使你是某部门的经理,但由于每个岗位难度系数、责任等要素不同,你的工作级别及工资福利待遇也可能会低于其他部门的资深工程师。例如,一些岗位的工程师级别达到了2级、3级和4级,这就是经理级工程师,可称为经理人。而一些管理岗位的经理的级别只有6级(数字越小,级别越高)。
通过这种和待遇挂钩的级别制,管理者和下级的收入相比没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大家就不会争着“当官”,削尖脑袋拼命往“官途”上挤,从而保证了专业技术人员安心本职工作,心情舒畅地在岗位上发挥个人特长。
这种“双通道”的发展模式,让壳牌汇集了一支强大的高素质技术人员队伍,各级工程师更是在企业内发挥了十分突出的技术主导作用。由于淡化了“官本位”的管理理念,各类技术人员都能很好地正视自己在公司内的价值,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潜力也得到了最大的挖掘和发挥。
由于壳牌十分注重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有发展通道,因此优秀技术人员一直都呈现出较高的比例。这不但有利于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进步。与此同时,壳牌对工程师的要求是要向专业深度发展,不仅要熟悉实际生产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精通设计。可以说,壳牌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它拥有一支庞大的专业化工程师队伍密不可分。
毫无疑问,当公司的技术人员无不虎视眈眈的觊觎各个管理岗位的时候,公司就会很危险。它意味着人们在技术岗位上的努力奋斗只是晋升的手段,而不是本身对技术工作的热爱。当这种努力奋斗总是得不到晋升的结果时,人们的工作热情就会一落千丈,甚至出现“混日子”的颓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