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推动人不但可以提升会议的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提出挑衅问题的方式来培养那些有领导潜力的员工。例如,有一位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很有思想但却性格内向。如果让他跟同事进行私下交流,他可以谈出很多杰出的想法。但一旦让他在主管面前或员工大会上演讲,他就会满脸通红,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更谈不上什么演讲效果了。为了培养这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召开会议时,公司都会预先安排一名会议推动人,有针对性地对之进行挑衅式引导。比如,会议推动人会把贴在白板上的即时贴内容一一念出来,然后直接针对这类员工“发难”:“xxx,你的想法很新鲜,给我们详细讲讲吧。”在这样的要求下,那些有思想但却内向的员工,就不得不鼓起勇气在众人面前陈述自己的想法。不用几次,这类员工的演讲能力和综合素质就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在壳牌,还有一种面向对象更广的“挑衅”,这就是由总裁亲自主持的“命题式挑衅”。这种挑衅是面向壳牌各个企业的精英分子的,通常由总裁深度剖析企业处境,提供翔实数字,同时请管理顾问、专家讲述世界企业的发展趋势,然后要求这些精英员工提交有助于企业开源节流的方案。
当总裁的“命题”下发后,这些精英员工就需要互相分组进行讨论。而且,每组都会分配一个教练,以帮助这些员工学习沟通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的要领等。最后,这些员工要直接向总裁阐述他们的建议,建议一旦被采纳,他们就有机会参与计划的具体实施。
这种“命题式挑衅”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但可以集聚大家的智慧,为公司的发展找到好的建议,而且还可以培养一批企业未来的接班人。总之,这是一个既对公司有利,也对个人成长有利的“挑衅”方式。
第13节 学会倾听——领导的基本功
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说:“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则说:“在哪里说得越少,在哪里听得越多。”虽然这两个人的表述不同,但意思却都一致:上帝给我们每个人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让我们多听少说。
学会倾听是领导的基本功,但显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懂得怎么去倾听。实际上,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杰出的领导者,就必须去努力了解你的追随者。而要想了解他们,你就只有倾听他们的声音,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导者举着的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反射出他的追随者的意愿。不过,对许多管理者来说,这面镜子反射出的并不是他的下属的意愿,而是他个人的意愿。显然,这类管理者更擅长于命令与控制,而无法通过凝聚下属的精神与目标来取得成功。
只有与下属在愿景与目标上达成共识,领导的决策才可能被高效执行。因此,领导在做决策时,首先要做的不是下命令,而是倾听。而且,倾听不是摆姿态,而是要切切实实地发现问题,存异求同。
壳牌把学会倾听上升到了制度的层面。它认为,倾听是沟通的关键,企业的多元化也应该在倾听上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它强调,在壳牌的所有会议上,不搞“一言堂”。正如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所说:必须做到的就是互相尊重,这样许多事情“才比较容易谈”,才有可能成功。
互相尊重的表现就是倾听。倾听意味着尊重对方,而不在于说服能力多强,以及是否具有说服力。实际上,当某个人全神贯注想要说服对方时,是最容易误解对方的想法,从而被对方抓住把柄的。而且,如果这个人的说服力特强,自己的主张压倒对方的主张占据了上风,那么他们实际上是很难达成共识的。因此,学会倾听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客观、全方位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与对方达成共识,共同为一个工作目标努力。